“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巨野:构建全链条、智慧化、高效能保障体系
中国发展网讯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山东省巨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根本遵循,在依法管粮、收储改革、粮食流通等领域持续深化创新实践,构建起全链条、智慧化、高效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依法管粮: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强化政治担当,落实党政同责。巨野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机制,将粮食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组,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听取粮食安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各类粮食安全问题;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学习涉粮法律法规,提出要守好耕地红线,规范粮食经营活动,加强储备粮仓储管理,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巨野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是县发展和改革局下属参公事业单位,2021年升格为正科级,下设科室4个,编制12人。
强化监管执法,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双随机”平台,将规范管理贯穿粮食收购、仓储、销售、运输整个环节,及时发现收购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依法依规从严监管,压实责任,确保不出现一例压级压价、“打白条”等坑农害农现象。督促各企业严格遵守“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标准上榜、价格上墙、样品上柜,在收购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粮食收购政策和12325粮食监管热线宣传海报,切实维护好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保证粮食市场价格稳定。
收储改革:构建现代化粮食储备体系
加大资金投入,升级仓储设施。近年来,巨野县紧抓上级政策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提升改造。近五年内,县政府筹集资金3100多万元,用于仓房建设维护和功能升级改造,2021年建成1.3万吨平房仓一座,2024年建成2.08万吨高大平房仓一座,并完成了9栋老旧仓房气密性、隔热保温性、防潮性升级改造。
增加地方储备,提高保障能力。由于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巨野县政府及时实施储备粮增储计划,先后增加县级粮食储备20000吨,进一步提高了全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同时,粮食主管部门加强与县财政对接,建立和完善了粮食安全财政优先保障机制,每年储备粮费用补贴都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储粮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安全储粮、绿色储粮和科技储粮,积极打造新型智慧粮库,实现了政策性粮食动态监管100%全覆盖。建成了智能化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国家、省粮食流通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做到了视频、粮温、仓温湿度等24小时在线监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储粮损耗。广泛应用内环流低温储粮、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绿色储粮技术,使粮食温湿度调节更加方便智能,同时减少了药剂使用量,延长了粮食质保周期。
粮食流通:创新模式提升价值
创新收购服务模式。夏粮收购期间,巨野县针对“地头粮”水分高的情况,及时推出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有效解决了高水分粮以及农户“地趴式”储粮造成的霉变损失,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建立“预约收购+上门服务”机制,尝试开发“巨野粮安”手机APP,粮农通过APP即可预约售粮,企业根据预约信息可安排车辆上门收购,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在收购现场,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对粮食水分、杂质、容重等指标进行即时检测,确保“优质优价”,让种粮农民卖出“明白粮”“舒心粮”。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空间。注重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链建设,推进企业由传统型、粗放型向高科技型转变,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山东扬升面粉有限公司作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采用“七皮八芯”工艺,出粉率高,日加工能力1000吨,在县产业链政策扶持下,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新上饼干、面包生产线,形成从原料收储到粮食深加工全产业链条,企业利润得到大幅提升。
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浅圆仓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储粮水平,巨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巨野县高标准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新建储粮浅圆仓17座。
一期项目9座浅圆仓,配套工作塔1座,卸粮站1座,以及生产辅助设施等,总投资1.17亿元,占地25亩。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明年6月份即可完成竣工验收。
项目建成后,巨野县将新增仓容9万吨,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巨野县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性粮油监管,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粮食执法检查,确保储备粮数量质量安全完好,维护良好的粮食流通市场秩序,规范收购市场秩序,优化粮食收购市场环境,确保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山东省巨野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