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山东非化石能源装机年均增长近25%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高杨报道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11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情况。据省能源局副局长孟凡志介绍,近年来,省能源局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决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推动非化石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非化石能源装机翻番。“十四五”以来,全省非化石能源装机年均增长近25%,2021-2024年,新增装机分别达到1308万千瓦、1362万千瓦、1935万千瓦、2164万千瓦,装机规模翻了一番多。今年1-9月,全省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1814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非化石能源新增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
绿色电力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2021-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绿电)分别达到912亿千瓦时、1090亿千瓦时、1381亿千瓦时、1647亿千瓦时,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2024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实现全部由绿电供应。今年1-9月,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147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占全省发电量的28.1%、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3.4%,比2020年底提高5.9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有力拉动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能源局坚持全域统筹、因地制宜,一体化推进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建设,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安全有序开发核电。把核电作为扩大清洁能源供给、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沿海核电厂址开发建设,“十四五”以来,海阳一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荣成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先后建成投运,核电累计发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聚力突破海陆风电。海上围绕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加快省管海域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国管海域项目试点,新增装机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列,建成规模592万千瓦、居全国第三。陆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重点,先后组织两批集中式项目竞配,规模近2000万千瓦,启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能源交通领域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超500万千瓦。
集散并举发展光伏。全面建成200万千瓦国家首批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加快推动1000万千瓦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布局开发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鼓励建设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截至9月底,光伏发电装机达到9172.8万千瓦、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十五五”时期,山东省非化石能源将做好“资源开发、绿电消纳、产业发展”三个统筹,实现“从政策保障向市场主导、从电源建设向源荷互动、从资源开发向产业协同、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四个转变,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