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下的潍坊机遇
金秋十月的阳光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发展绘就蓝图。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介绍和解读了全会精神,并就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国内市场、区域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卫生健康等方面内容做了介绍。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开启的历史交汇点,潍坊这座充满活力的山东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规划先行:潍坊紧锣密鼓筹备“十五五”
8月26日,潍坊市召开了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交流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会上强调,“‘十五五’时期是潍坊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五年”。
这次会议透露出潍坊规划编制的核心思路: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把谋深谋实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作为重点发力方向。
9月28日,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协商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抓好企业梯度培育,更加注重推动共同富裕”。
10月21日,潍坊再次召开“十五五”期间企业及产业稳健发展的建议落实情况调度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会上指出,“‘十五五’规划编制是关乎潍坊全局、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这几次会议的密集召开,从时间和议程上彰显了潍坊对“十五五”规划的高度重视。
潍坊,已悄然展开“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

大地流金:“三个模式”继续创新提升
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潍坊以大农业观重塑产业生态。全市构建起“5+10+N”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等5个全产业链规模超千亿元,生姜、果品、种业等10个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
“十四五”期间,潍坊发挥产业融合乘数效应,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58.7亿元、全省第一、五年增长30.9%,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年营收1802.5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2930亿元。
另外,潍坊通过“接二连三”,带动加工、物流、服务等产业产值达4000亿元。作为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的开放格局日益扩大。全市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到700多家,农产品出口额连续6年超百亿元,达到163.75亿元。
展望“十五五”,潍坊将坚持产业深度融合,融通产加销,融汇农文旅,融入全要素,全链条塑强产业竞争力;突出数智化,加快农业迈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塑强科技支撑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条“潍坊路径”的背后,是供给保障从“粮食观”到“大食物观”、发展动能从“需求侧”到“供给侧”、产品品质从“中低端”到“中高端”、产业生态从“产业链”到“三链协同”的深刻变革。

产业图景:链式发展锻造制造强市
潍坊的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一直是这座城市的“王牌”。
潍坊,明清时期就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美誉,近现代以来素有北方工业重镇之称,历经百年传承发展,已拥有所有31个制造业行业,制造业总量约占全省1/10、全国1/100。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加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奋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形成了具有潍坊特色的工业画像,10余条重点产业链,“9+3+N”产业链集聚成势,拥有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工业、高端化工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达1459家,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均超过1.2万亿,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
8月26日,潍坊市召开了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以“链长制”为牵引,加力推动产业链式发展。
会议要求,“各产业链链长要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全面掌握重点企业情况,积极帮助解决问题诉求,加强‘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研究,全力为产业链发展赋能添力”。
强链、补链、稳链、畅链、升链、建链,链式发展,将是“十五五”潍坊制造业的重要发展途径。

开放新篇:从“商品出海”到“规则对接”
潍坊的开放型经济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十五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潍坊市进出口规模连续跨越2000亿、3000亿两个千亿级台阶,年均增速达17.1%,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6位。
更令人惊喜的是,外贸依存度从“十三五”末的32.4%提升到2024年的43.7%,高于全省9.4个百分点,标志着潍坊经济开放度显著提升。
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20年的1.4亿元发展到2024年的223亿元,年均增长241%。今年1-8月,潍坊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超190亿元,居山东省首位。
这种跨越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开放模式的升级上。潍坊创新实践“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发展模式,在32个国家和地区布局74个海外仓。
今年前三季度,潍坊外贸进出口总值2764.4亿元,同比增长6%,高出全省0.5个百分点、全国2.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85.6亿元,同比增长5.7%;进口878.8亿元,同比增长6.6%。出口、进口稳中有进,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潍坊的跨越式发展,基因在开放、基石在开放、未来引擎也在开放。面向未来,潍坊更要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让开放的春风始终激荡大地。

科创引领: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新质生产力
面对“十五五”新发展阶段,潍坊早已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25年3月,潍坊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100家的发展目标。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将“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独立法人机构”。
潍坊市科技局负责同志此前表示,潍坊将“实施研发投入提标行动”,力争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总量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2.5%。
同时,潍坊还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动。聚焦省‘八个创新行动计划’、全市‘9+3+N’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
柴油机热效率四次刷新世界纪录,虚拟现实眼镜全球出货量名列前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60%……潍坊,正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放飞自己的“金风筝”。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在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潍坊将通过精准的科技政策引导、完善的创新生态构建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高地,为全国范围内的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值得借鉴的地方实践。

健康潍坊:医疗卫生服务迈向更高水平
在卫生健康领域,潍坊也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格局。
目前,潍坊市卫生健康事业在全省呈现出“4321”的格局:卫生技术人员8.94万人、全省第4,医疗卫生机构9063家、全省第3。
“十四五”以来,潍坊全力强基层、抓改革、惠民生,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45岁,现有百岁老人739人,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全省前列。
潍坊在医药产业方面也有着明确规划。在现代医药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上,要求“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企业与高校的高效对接平台,加大相关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力度”。
展望“十五五”,潍坊医疗卫生系统计划“新建3-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不断塑强潍坊医疗健康新优势”。“十五五”,潍坊民生底座将更加坚实。

“十五五”:从经济大市到开放新高地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潍坊锚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目标,依托现有优势深化开放布局,推动开放能级再跃升。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如今“国际和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的新身份,潍坊的开放故事,始终带着“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城市基因。
风筝之都的梦想从未止步于天空。
纲举则目张,当中央的宏阔布局为地方指明清晰路径,并在基层找到精准落地的沃土,随着“十五五”规划蓝图徐徐展开,潍坊正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基础、持续的创新动力和日益开放的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站稳自己的独特定位。
从制造强市到开放新高地,从经济大市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潍坊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图文:潍坊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