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7905608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山东“十四五”规划主要能源指标将如期完成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尹明波、高杨报道  11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情况。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德雁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全省能源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能源供应保障、绿色转型和改革创新,加快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能源指标将如期完成,1亿多人的用能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能源成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砥砺奋进,扛起能源安全硬担当,供应保障的基础更稳。五年来,山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向稳而立,加快构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全面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电力需求,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在生产侧,稳定省内“基本盘”。深入开展煤矿采掘接续和油气增储上产行动,全面做好稳产稳供,煤炭、原油年产量保持在8600万吨、2200万吨左右,其中原油产量占全国1/10以上;强化支撑性保障性电源建设,截至9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2.5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省内机组年发电量将达到7000亿千瓦时左右。在供给侧,畅通运输“大动脉”。坚持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加强能源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陇电入鲁、中俄东线山东段、沂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先后投产运行;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省域交直流混联大电网,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突破9.5万公里;形成互联互通的全省油气“一张网”,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全面构建起东西互济、内外协同的能源供应保障网络。在应急侧,用好储备“调节器”。强化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成青岛董家口和龙口南山LNG接收站、鲁北储煤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达到2000万吨,各类储气设施储气能力达25.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在全网最高用电负荷常态化破亿、屡创新高、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山东省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总体平稳有序,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矢志不渝,紧紧锚定“双碳”战略目标,能源转型的底色更绿。五年来,山东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发展进入速度最快、质效最好、活力最强的“黄金期”。追风逐日、向新而行,山东一体推进核、风、光、地热等清洁能源多元发展,加快推动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先后突破“东部沿海率先破亿、历史性超过煤电”两个重要关口,目前装机容量达到1.34亿千瓦、是2020年的2.8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3.4%、提高了22.6个百分点,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多管齐下、促进消纳,主动适应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电化学等储能设施多元发展,960多万千瓦新型储能让系统调节更加灵活高效;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创新“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引导企业和用户“削峰填谷”,这些都让绿电既发得出、又用得好,目前全省每3度用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上大压小、上新压旧,紧盯电煤这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环节,制定出台煤电转型升级、燃煤供暖锅炉清洁替代、亚临界机组改造退出等行动方案,系统形成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统筹大型清洁高效煤电建设和落后小煤电关停并转,四年多来,累计退出小煤电1227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8878.5万千瓦,加快推动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发展标杆。

探索,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发展的动能更足。五年来,山东瞄准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强化技术引领、数智赋能,推动能源行业创新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荣成石岛湾核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等“大国重器”相继在山东省落地;首个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机组建设有序推进,百万吨级CCUS、300兆瓦大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硬核科技”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国家燃料电池创新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科技策源能力持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主动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产业园等试点项目破题建设,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核能跨区域供暖、车网互动充换电等示范应用全国领先,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智能化发展走在前列。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智技术在能源领域推广应用,促进能源设施数智化升级,全球首个商用AI大模型赋能智能矿山建设,成为煤矿安全生产与高效运营的科技“新翼”;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这些“千里眼”时刻守护着管道安全;国网山东电力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精准负荷预测、调度指令智能护航,打造“电网调度智慧大脑”。

攻坚突破,扎实用好改革关键招,能源治理的效能更强。五年来,山东坚持先行先试,用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持续激活能源转型发展的“强引擎”。市场环境更具活力。作为全国首批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试点,全面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全周期、全品种电力市场体系,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到4.3万家,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51%,电力市场规模实现“量质齐升”;率先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并推动成功落地,探索形成新能源全面入市的“山东方案”。支持政策更加给力。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明确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等盈利渠道,有效疏导电站投资建设成本,蹚出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路径;专门拿出财政资金,对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对地热能开发试点、政府煤炭和天然气储备、小煤电机组关停等予以支持和奖补,有力促进了能源转型发展。项目投资更有动力。制定重点能源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赛马制”“亮牌制”等激励淘汰机制,推动近几年能源领域项目每年投资均超过2000亿元,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放宽能源开发市场准入,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山东省能源资源开发,持续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比如,竞配的陆上风电项目民营企业参股比例占到四成,核电项目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引入民营股份,有效激发了能源项目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民营经济成为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我们端牢能源饭碗,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出了一条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山东路径。下一步,山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德州:全链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滨州:以转型金融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德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到“第一书记”帮扶村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淄博:搭建共享体系 携手共同发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临沂:以信用体系建设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干快干见成效 坚定不移抓落实——德州市召开发改系统四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议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日照:强化科技支撑 引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威海: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民营企业焕发新活力

绿色能源

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十四五”山东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再谱新篇
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山东“十四五”规划主要能源指标将如期完成
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山东成功应对全网用电负荷“双破亿”挑战
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山东非化石能源装机年均增长近25%
以能源科技创新为“先手棋”,山东抢占能源“新质赛道”
山东:民生用能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山东: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乡村振兴添“绿”翼 山东省能源行业“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劳动竞赛总结观摩交流活动圆满收关

齐鲁粮油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市定陶区:担当作为保“粮安”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巨野:构建全链条、智慧化、高效能保障体系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华瑞经验”赋能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明:多措并举发展粮食事业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国有粮企有担当,粮食安全有保障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坚持依法管粮改革发展,夯实区域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元灏面粉:“硬核担当”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
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开展秋粮收购督导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山东沂源:10月份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上涨
东营:本周肉类价格稳中有降,鸡蛋价格略降
山东莒县百姓餐桌行情周分析(第685期)
11月5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临沂市兰山区居民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蔬菜猪肉价格上涨(10.27-11.3)
滨州:10月份肉蛋价格下降,蔬菜价格整体稳定
东营:10月份肉类价格涨跌不一,鸡蛋价格略降
济宁:10月肉禽蛋价格涨跌互现,蔬菜价格延续涨势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