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用能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高杨报道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11月6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山东省能源系统始终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能源工作的出发点,聚焦出行、乡村、供暖等核心需求,通过实打实的举措破解急难愁盼,让能源发展红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绿色出行领域,重点破解“充电难、充电贵、充电慢”,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城乡充电服务网络。一是在充电桩数量和密度上实现“全覆盖”。以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为依托,加强公共充电站建设,简化居民充电桩报装流程,开展老旧小区“统建统服”服务试点,构建多元互补的充电服务格局,彻底破解“找桩难”问题。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148.8万台,是2020年的19倍。二是在充电速度和成本上实现“双突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成国内领先的兆瓦级全液冷超充站,实现“10分钟充100度电”,通过“五段式分时电价”让利,深谷时段每度电仅0.222元(是尖峰价的1/4),单次充电最多省40元,让群众“绿色出行既省时又省钱”。
在乡村能源领域,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民生高品质用能需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深化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超470亿元,持续提升农村地区供电安全水平,真正实现了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跨越。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让人民群众尽享“阳光红利”,按照一户装机20千瓦的光伏计算,年均发电量约2.6万度,可实现增收约1万元。充分利用农村地区零散土地,扎实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累计安排超300万千瓦的农村风电,全力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发展格局。
在清洁供暖领域,因地制宜、积极拓展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在清洁供暖中的应用,在满足群众安全取暖的同时,也让山东的“空气更鲜、天空更蓝”。核能供暖方面,建成了全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供暖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取暖费从每平米22元降至21元,看似数额不大,却是实实在在的让利于民。地热能利用方面,山东专门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一批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目前供暖(制冷)面积近7000万平方米,用地下热能量绘就出一幅绿色新画卷。
从出行便捷到乡村稳电,从温暖过冬到稳定增收,山东始终以民生需求为标尺推进能源转型。面向未来,山东将持续聚焦群众高品质用能新需求,让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