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鱼台文旅为“幸福底色”添彩
中国发展网讯 金秋时节,鱼台县棠邑公园内热闹非凡,“棠邑群星剧场”的舞台上,民间文艺团体的戏曲表演引得台下掌声不断,公园长廊下的非遗展览展销区里,蒲草编织篮、花饽饽摆件、木版年画等手工艺品整齐陈列,摊主们热情地向驻足市民介绍非遗技艺。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丰富的文化生活,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家住附近社区的市民李芸芸,道出了许多鱼台群众的共同感受。
这份幸福感的背后,是鱼台县围绕“幸福鱼台”建设,深耕文旅领域“为民办实事”服务保障体系的扎实实践。近年来,鱼台县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从设施升级、活动供给、遗产保护到消费创新,全方位构建优质文旅服务网络,让文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
完善设施网络,筑牢服务根基
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载体,鱼台县持续升级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县图书馆充分发挥国家一级图书馆优势,不断扩充藏书量、更新图书品种,还贴心延长自修室开放至晚间7点,成为上班族的“精神充电站”。县文化馆加强文艺创作、辅导培训与展览展示功能,全年开展“书画・美德”大讲堂等公益活动超50场;县博物馆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与数字化工程,推出“拓印研学”“博物馆的美术课”等特色活动12场,让文物“活”起来,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魅力。
丰富活动供给,点亮群众生活
“点单式”文化惠民工程是鱼台县的特色品牌。通过收集群众需求,精准开展“送戏下乡”“送戏曲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演出280余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围绕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鱼台县打造了一系列文化IP:在孝贤文化主题公园、稻改公园等场地,“棠邑群星剧场”“周末大舞台”全年推出“棠邑有戏”惠民活动22场;孝贤阁定期举办书画展、摄影展,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鱼稼里广场、各露营地则组织小型演唱会、趣味篮球赛等,激活夜间文化氛围。在镇村,冬春文化惠民季、广场舞展演、四季“村晚”、运河大集等活动全年超1000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孝贤文脉
鱼台县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全力推进文物修缮工程,积极申报孔庙大殿、闵子祠、武棠亭等省级文保单位修缮保护项目。同时,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与整理工作,建立完善非遗名录体系,今年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进一步充实地方文化宝库。为让非遗“融入生活、走向大众”,鱼台县常态化开展非遗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全年组织“非遗进景区、进街区”25场次。在王鲁镇孟楼村,蒲草编织、花饽饽制作等非遗工坊成为乡村文化地标,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创新文旅消费,激发产业活力
围绕“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鱼台县积极探索文旅消费新路径。重点扶持大棠夜市、漫步西支夜市,培育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引导飞跃时代广场、交运超市等打造省市级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消费选择。在乡村旅游方面,鱼台县加快梦里西支露营地、约惠露营地等民宿示范片区建设,创新推出“住宿+国学”“住宿+文创”“住宿+民俗”等融合服务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乐宿鱼台”的独特魅力。此外,“研学趣鱼台”系列活动全年开展28场,“景区+非遗”“景区+研学”等体验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文旅产业内涵。(张惠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