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滨州:凝聚科创品质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一、背景情况
2024 年以来,滨州市科技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建领航 服务直通”为主题,深入开展“科技服务直通车”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品质滨州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凝聚科创品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三个重点,党建引领民营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1.聚焦政府主抓。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精神,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市委科创委调整为市委科技委,进一步优化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顶格协调机制。出台《关于加强“科创品质提升”过程管控的意见》《关于开展党建“四个融入”攻坚行动引领科创品质提升的实施方案》,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滨州模式。
2.聚焦企业主体。深入领军民营企业,充分挖掘配置科创和人才资源,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组建攻坚党小组,专项服务中裕食品争创省重点实验室工作,2024年8月份成功获批山东省健康食品重点实验室,实现我市现代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平台“零”的突破。围绕新型绳网、商用厨具等特色产业,摸实情、解难题、送服务,助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比如,针对惠民绳网企业普遍反映的专业技术经纪人缺乏问题,联合惠民县科技局党支部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惠民县专场活 动,为绳网企业更好地招引技术、对接人才提供有力指导。
3.聚焦市场主导。引导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启动滨州科技大市场建设,集聚以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N家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实体化“科技服务超市”,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积极融入山东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体系,培育2家省级、11 家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网络,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中间环节”的有力支撑。
(二)完善三项机制,党建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更加精准
1.摸排需求,提出对策。通过调查问卷等途径,提前摸排民营企业在技术、项目、政策等方面需求,形成对接清单,确保活动更具针对性。与魏桥国科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利用3个月时间攻坚拿出“铝工业 智能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方案;支持魏桥国科与省科技厅设立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成为全省第三个设立联合基金的市。
2.现场把脉,精准施策。通过赴重点企业考察交流等形式,对照对接清单开展精准服务、个性辅导,为问题“精准画像”,推动措施“直达快享”。比如,在了解到惠民县帅鑫化纤绳网有限公司有意向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立即“点对点”实地辅导申报政策,企业最终顺利通过评审并进入公示名单。
3.建立台账,跟踪问效。根据现场把脉情况,建立工作任务台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具体责任人,会同企业共同推进各项支持措施落实落地。每月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在盯紧工作任务的同时,举一反三、查缺补漏,确保以点带面,扩大活动覆盖面,保障服务成效。
(三)突出三类服务,党建增效民营经济发展更接地气
1.个性服务出实招。针对民营企业创新需求差异化的实际,遴选骨干党员担任“科研辅导员”,联合企业技术人员、高层次专家组建“攻坚党小组”,让党旗在攻坚一线飘扬。比如,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专班发挥牵头作用,分别在山东航空学院布局建设滨州市“无人驾驶航空器测控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在滨州高新区布局建设滨州市先进飞行器平台设计重点实验室,助力全市低空领域民营经济“高飞”。
2.下沉服务抓落实。组建4支常态化攻坚党小组,建立“聚合力、
提效力、强动力”攻坚机制。平时状态每季度到所联系县区,至少开展1次集中送服务活动;“战时”状态每周至少到所联系县区开展实地指导服务1次。通过该攻坚机制,顺利完成2023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纳统工作,1300余家企业达到“四有”标准,为研发投入强度冲刺全省 “四连冠”奠定坚实基础。
3.集成服务促普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4 年,组织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服务种植养殖农业企业等民营经济主体90家,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190场次。全年对上争取省级资金和受益企业数分别增长15%和14.6%。
三、工作成效
(一)科技支撑产业“加速度”升级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0%,高于全国 1.05 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获省政府批复筹建,是全省首家由民营企业承建的山东省实验室。《滨州市加快海洋科技研发 培育蓝色新质生产力》典型做法,获副省长陈平同志批示肯定。
(二)创新主体实现“迸发式”增长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三年滚动培育清单,近五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30%。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963家,较上年增长14.7%,增幅列全省第4位;89家科技型企业参与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初赛,较上年翻番,1家企业晋级国赛并获奖,创我市近年参 赛企业最好成绩。全市56家“冠品”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达到80%。
(三)关键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
2024 年,争取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8项、资金7851万元,资金额较2023年增长26%。相关项目将在再生铝、无染上色、营养食品等产业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滨化集团“超高纯电子级氢氟酸关键技术”入选《山东好成果》专刊。
(四)创新生态不断“融合化”发展
2024年,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3人,16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 “外专双百”项目入选8人,市科技局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魏桥国科研究院成功获批山东省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获泰山人才等配额支持。187家企业入选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名单, 15家企业获科技创新贷款7043万元。(滨州市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