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五类调解品牌化解基层千千结
中国发展网讯 “就这2米宽的胡同,两家人吵了50年!”说起村里的宅基地纠纷,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网格员苏衍辉至今印象深刻。两家隔着一条窄胡同,从父辈吵到儿孙,多次协商都不欢而散。苏衍辉和金牌调解员仇汉东利用专业知识和农村工作经验,厘清事件来龙去脉,将心比心从法律角度拆解双方诉求。经过数十次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这是该镇“宅地无争”调解品牌的一个生动案例。针对宅基地划批、土地承包、农业开发等领域常见矛盾纠纷,“宅地无争”品牌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联合国土部门现场勘界,法理人情一起讲,让矛盾化解在现场。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基层常见矛盾分为五类,打造“睦邻有法”“阖家有爱”“宅地无争”“安薪无忧”“万事和合”五大调解品牌,构建起“矛盾早发现、调解有温度、事心双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乡村常态。
“睦邻有法”调解品牌充分整合司法所、法律顾问等专业资源,把法治宣传与纠纷调解紧密结合。“通过定期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说理用法’。”小孟镇平安法治和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吴现海介绍,在实际调解中,工作人员不仅依据法律条文,更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面对日益增多的家庭矛盾,“阖家有爱”调解品牌依托心理咨询、妇联、民政等部门力量,专解婚恋家庭的“烦心事”。北坡村王女士和丈夫闹了多年别扭,吵到要离婚,却因孩子抚养问题僵持不下。网格员发现矛盾线索,联合妇联、心理咨询师上门。调解员拉着夫妻俩坐在炕头,一边听他们倾诉,一边分析情理法。几次推心置腹后,曾经剑拔弩张的两人红着眼眶握手和解。
“安薪无忧”专解劳资纠纷。“超市欠我5000块工资。”今年5月,李女士向镇里反映。人社、工会、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找上了超市老板。一套“调解+仲裁+司法确认”的组合拳后,没过俩月,李女士就拿到了全部工资,特意跑到镇里道谢。
村里的老积案、跨村的难纠纷,就找“万事和合”。“万事和合”品牌统筹兜底疑难复杂事项化解,整合司法、公安、村级调委会等力量,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调模式,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历史积案、跨村纠纷等“一揽子”化解。今年以来,该镇五类品牌已成功化解61件疑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2%。
据了解,小孟镇积极吸纳离任老支书、老教师等组成“薪火顾问团”深度参与五类调解品牌,形成“专职与兼职互补”“厚度与深度兼顾”的调解队伍,织牢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网络。
(李海波 侯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