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1-87905608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民营企业“善文化” 品质滨州“硬力量”

中国发展网讯  滨州民营经济萌动于90年代初期,30年来,形成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营收高达1.25万亿元。7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硬实力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赋能添彩。近年来,滨州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创建行动,深耕“善文化”,打造“百年老店”,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孝善:企业深远的“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的孝善文化,尤其是《孝经》《论语》中的思想,主张“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关爱,也包含对社会的尊重与关怀。如今,孝善文化与践行孝善的民企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和美的循环。孝善是“家和”的前提,而“家和”是“企业和”的基础。如今在滨州,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自发弘扬孝善文化,孝义善举汇流成海,润泽这片海韵河秀、品质之城。

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石化为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理念已然融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了企业职工、职工家庭、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里,员工们互称“家人”。2024年,公司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030亿元,利税79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75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69位。

增列“孝工资”,自2007年起,为员工父母发放“孝工资”,金额从200元到500元不等,并为70周岁以上的员工父母每月发放100元“敬老金”,从2014年开始对进入公司20年及以上员工的父母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忠孝敬老金”,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例。通过发放“孝工资”和“敬老金”在企业文化中推行孝道理念。除此之外,建立“管理、技术、技工、经营、教育”五大人才晋升通道,设立“京博创新奖”“京博科技发明奖”“京博技术革新能手”等奖励政策,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目前公司1万多名员工人手一本《企业文化手册》,人人能背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人人都是京博文化的践行者与正能量的传播者。

员工懂得孝顺父母,这种孝善,会潜移默化到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利于增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黏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尽职尽责,企业才会发展,企业发展良好,才能解决员工困难,促进“员工忠于企业、企业善待员工”的双向良性循环。以京博为代表的滨州民营企业将孝善基因融入生产经营,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在工作中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深度绑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因此提升。

小善:企业无声的“文化行动”

“小善微光”是滨州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倡导从日常小事着手,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如扶贫、济困和救援行动等。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小善”文化,赢得了员工们的广泛认同,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与支持。

滨州大有新能源开发有限企业是以液化气深加工为主的新型能源化工企业,拥有490名员工,通过弘扬与践行“小善文化”,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幅5.2%,营收达到2.5亿元。

制定《日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中讲文明、树新风,自2014年以来,已累计发放日常文明规范奖励资金超1600万元。投资建设“小善耀华·长者食堂”,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零利润、成本价”的餐饮服务,既搭建了老年人交流平台,更探索出了社区养老助餐新模式,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建立小善文明公约,打造“小善驿站”,提供桌椅、Wi-Fi、饮水机等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场所,感受到小善的温暖。设立“小善基金会”,遵循依法自愿、透明公开的原则,开展专项捐助活动,帮助困难职工及家属,营造人人都是慈善家、受益者的良好氛围。鼓励员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设立“见义勇为奖”,不仅奖励见义勇为的员工,还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让大有人传递出更多的正能量。

做好该做的事、坚决不去做坏事、经常去做善事、制止别人做坏事并帮助其改正错误,是小善文化的诠释。在小善文化引导下,企业内部人人平等,内部制度有序运转,员工切实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小善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生活,让员工有幸福感、归属感,以企业为家。以大有新能源为代表的滨州民企以创造求进步,以创建求引领,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提升职工文化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小善”为企业注入内生动力,实现企业与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命运共同体共创、共建、共赢、共享。

大善:企业挺膺的“文化担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就业、参与乡村振兴,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滨州市民营企业握指成拳,成立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在魏桥、京博、创新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凝聚行业精英“富而不忘本”投身慈善。

践行“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社会担当,政企携手搭建“政府救助+慈善帮扶”衔接平台,推出助老、助困、助学、助残四大类13个“一米阳光”精准帮扶项目,2022—2024年企业捐赠达1.03亿元,惠及30余万困难群众,定向支持“医惠保”等民生项目,覆盖7.4万名低保及孤困儿童。

发起全省首只由企业家个人捐赠设立的纾困基金—“安心”纾困慈善基金,构建“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温情回访、多元协同”的立体化救助体系,累计募集善款1200万元,救助62个突发灾祸、因病致贫家庭,9例涉法涉诉未成年人救助,支出救助金额达500余万元。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精准帮扶的慈善模式,为构建分层分类、智慧高效的社会救助共同体贡献了滨州方案,滨州连续五届入选中国慈善指数百强榜。

企业跟着市场走,农民跟着企业走,政府跟着服务走,使得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滨州粮食之路。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吸纳本地农民工入厂就业4000多人,年工资性收入2亿多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种植优质小麦,实现亩均增收340元,带动35万户农民年增收5.1亿元。开展“金融+商会+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为中裕全国首个“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项目”提供信贷支持3亿元,助力全产业链发展。推广“联企兴村贷”,支持中裕产业链各类涉农主体,为中裕食品及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发放贷款超9亿元,实现日均存款1.05亿元。

从“两个毫不动摇”,到“三个没有变”,到“两个健康”,再到“胸怀报国志 一心谋发展 守法善经营 先富促共富”,滨州牢固树立“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部门协同,合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动企业文化成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张胜杰  范剑超)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滨州:凝聚科创品质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德州:全链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滨州:以转型金融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德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到“第一书记”帮扶村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淄博:搭建共享体系 携手共同发展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临沂:以信用体系建设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干快干见成效 坚定不移抓落实——德州市召开发改系统四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议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日照:强化科技支撑 引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绿色能源

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十四五”山东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再谱新篇
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山东“十四五”规划主要能源指标将如期完成
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山东成功应对全网用电负荷“双破亿”挑战
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山东非化石能源装机年均增长近25%
以能源科技创新为“先手棋”,山东抢占能源“新质赛道”
山东:民生用能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山东: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乡村振兴添“绿”翼 山东省能源行业“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劳动竞赛总结观摩交流活动圆满收关

齐鲁粮油

强组织 优服务 严监管 山东汶上秋粮收购工作坚守“两条底线”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市定陶区:担当作为保“粮安”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巨野:构建全链条、智慧化、高效能保障体系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华瑞经验”赋能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明:多措并举发展粮食事业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国有粮企有担当,粮食安全有保障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菏泽:坚持依法管粮改革发展,夯实区域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元灏面粉:“硬核担当”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济宁:本周粮油价格稳中有涨,蔬菜价格小幅回落(10.31-11.6)
泰安:肉蛋价格小幅波动,蔬菜价格涨跌互现(10月30日—11月6日)
第三季度滨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形势分析
聊城:11月6日主要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13升23平17降”
山东沂源:10月份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上涨
东营:本周肉类价格稳中有降,鸡蛋价格略降
山东莒县百姓餐桌行情周分析(第685期)
11月5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