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鱼台:“一水双虾”立体混养蹚出致富新路子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23日,霜降时节的微风吹过鱼台县王鲁镇的田野,恒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400多亩虾塘里却热闹非凡。负责人聂孟良正带领工人弯腰拉网,渔网缓缓升起,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与挥舞着湛蓝色长臂的罗氏沼虾争相跃出水面,工人们紧接着分拣、称重、装车。

来自济宁的收购商韩南南早已等候在旁,看着满箱鲜活的虾,他笑着说:“这里的虾口感好、成活率高,品质有保障,昨天预定了500斤,拉到市场上根本不愁卖。”
“现在平日每天能捕捞1000斤虾,到了高峰时段能达5000斤,全是订单等着,供不应求。”聂孟良站在虾塘边,脸上满是底气。
谁能想到,如今丰产又畅销的虾塘,曾因水的问题让聂孟良犯了难。2019年,他刚涉足虾类养殖时,高密度养殖下,只要增加投喂量,水质就容易波动,成了制约养殖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反复摸索,最终决定引入运河水进行养殖——既保证水体中富含微量元素,清除野杂鱼后也能够维持水质稳定。
“现在我们每3到7天就测一次水质,根据虾苗密度调整换水频率,从源头把控虾的健康。”聂孟良说,除了水质管理,虾苗密度也经过了多次优化。最初一亩地仅投放1000尾虾苗试养,后来逐步调整,如今每亩精准投放南美白对虾5万至10万尾、罗氏沼虾3千至1万尾。
让“一水双虾”成为现实的,还有“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的外塘立体混养模式。两种虾栖息水域不同,南美白对虾活动于中层水域,罗氏沼虾栖息于底层,这种“上下分层”的生活习性,最大化利用了水体空间,实现了“一水双收”。
良好的养殖模式和严格的品质把控,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恒良生态农业的虾塘里,南美白对虾每亩能收600斤左右,市场价18~20元/斤;罗氏沼虾每亩可收400斤,大规格的每斤仅6头,市场价能达50~60元/斤。算下来,每亩虾塘总产量1000斤,效益能达到3万元。

恒良生态农业的成功,不仅让企业自身受益,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既能以土地入股,每亩年分红超3000元;也能到虾塘打工,参与苗种投放、养殖管理等工作,在5月至11月的养殖季里,每月能拿到4500元左右的工资。
“以前种地收入不稳定,现在不仅收入稳了,还学会了科学养虾的技术,心里特别踏实!”农户聂大坤是受益者之一,提起现在的生活,他脸上满是笑容。
这样的高效养殖成果,离不开当地政策支持。近年来,王鲁镇加大对特色水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联合自然资源、农业部门,在养殖用地、种苗育繁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养殖主体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尾水治理和智能设备购置,为“一水双虾”模式保驾护航,也探索出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下步,我们将继续发力,大力推广‘一稻两虾’‘虾蟹混养’等生态模式,普及水质调控、智能投饵等技术,同时对接优质苗种资源,保障罗氏沼虾等优良品种供应。”王鲁镇副镇长郭飞表示。
如今,王鲁镇已形成2500亩左右的集中养殖区域,涵盖藕虾共作和稻虾共作,全镇龙虾养殖产业每年产值达1100余万元,特色水产养殖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霍学全 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