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营:四位一体构建“粮安”新格局
中国发展网讯 山东省东营市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储备管理、宏观调控、监督执法、产业发展协同发力,全力构建“粮安”新格局,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守底线,储备安全保障有力。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粮食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省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明确发改、财政、农发行各涉粮职能部门管理职能,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任务清单,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市地方储备粮规模超省核定规模3.5万吨,品种为小麦、玉米,实现由单一口粮储备向多品种储备转变。15.1万吨绿色仓储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拥有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2个、省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库1个、省级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比例达100%。
强化流通,粮油市场平稳有序。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加大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基金融资增信,提振市场活力,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健全应急保障体系,设立并公布应急储运企业18家、应急加工企业11家、应急配送企业7家、应急供应网点76家,应急保障中心8家,其中3家企业确定为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
创新监管,执法效能持续提升。实行云上监管,充分利用“智慧粮库”信息化建设成果,对政策性粮食购销存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管,实现对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质量、温度、湿度、虫害等数据资源信息化动态监管,确保数据不落地、信息可追溯、远程可视,守牢“东营粮仓”。坚持部门协作,深入开展“铁拳行动”,充分发挥粮食执法联合监管机制作用,实行信用分级监管,认真开展粮食收购、粮油库存等各类执法检查,有力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探索社会共治,结合世界粮食日、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落实举报奖励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粮食市场监督管理。
用心服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抓住用好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产粮大县资金,支持地方储备粮库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及储备粮仓建设项目,不断提升粮食储备效能和综合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做好粮食初加工价格政策落实,为全市17家粮油企业申报农业生产用电,确保政策红利惠及企业,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行业发展动能,深入实施“人才兴粮”战略,组织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搭建粮食行业技能竞赛舞台,东营市被评选为第五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培养单位,连续两届获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奖,涌现出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粮食行业技术能手5人、市级技术能手7人。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组织企业亮相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食产销协作会及齐鲁粮油中国行等活动,深入开展产销对接,强化粮油品牌宣传,提升优质粮油品牌影响力,全市3家企业产品被评为“齐鲁好粮油”产品,8家企业共12个产品被评为山东“放心粮油”产品,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突破12亿元,拥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山东省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