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东营: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东营市科技系统荣获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利津县入选省科技创新强县,东营市科技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实干先进集体”。
一、牢记“国之大者”,在落实黄河战略上实现新进展
(一)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盐碱地国创中心健全“1+3+16+N”协同创新体系,成功举办两届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会议,汇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108个专家人才团队,培育新品种(系)55个、推广面积2300万亩,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70% 以上。组织实施市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5项,争取省盐碱地科技示范工程、乡村振兴科技提振行动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5项,推广盐碱地稻麦轮作技术等盐碱地利用新技术新模式20项。成功举办2024年山东省黄河流域专家基层行活动,推介新品种4个、新技术8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2个。
(二)科技助力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
围绕原油稳产保供,加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研究,推动稠油开采技术省重点实验室、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省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优化重组,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 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基础研究和近海海底管道关键装备研发,胜利万和的新型PDC齿与高效PDC钻头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围绕新能源开发,支持由徐春明院士领衔建设的绿色电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推进碳中和联合研究院谋划布局氢综合储能等3个国网检测认证中心,实施市碳中和联合专项5项,探索绿电消纳新技术。牵头实施省CCUS科技示范工程,胜利油田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在引领产业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一)科技攻关扎实推进
坚持“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导向,有序布局市科技示范工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盐碱地综合利用专项等科技项目146 项,争取省重点研发计划27项(含科技示范工程2项,全省共4项),获得省级资金2.71 亿元,是去年的3.5倍。产业技术攻关 成果不断涌现,评选市优秀科技成果63项,入选山东好成果2项、省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凤凰制药的芪蛭益肾胶囊填补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空白,华联石化的高端膜级聚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二)创新平台支撑有力
高能级平台质效不断提升,8个平台累计引进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省级平台不断壮大,聚焦油气勘探、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新建2家、重组3家省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院士工作站2家,全市省级平台达到86家,深水水下采油树、高端纳米复合氧化锆材料、五价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等重大产品研发顺利推进。市级平台布局不断优化, 率先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在石油化工等6个领域筹建 81家、撤销77家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产业布局更加聚焦、目标任务更加清晰。
(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结合我市实际,率先在全省市级层面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 未来产业的意见》,明确“5个重点产业和N个潜力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高端纳米复合氧化锆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等54个未来产业领域项目获省市科技计划支持。新批准建设“山东省绿色电氢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市涉未来产业创新平台达到46个。支持东营区、垦利区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能源+”“零 碳+”“数字+”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在企业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一)科技企业队伍发展壮大
健全孵化载体—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全市建成孵化载体国家级13家、省级22家、市级22 家,参加2024 年省绩效评价的4家省级孵化载体获得优秀,数量居全省首位。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加强业务指导和精准服务,协调落实税收优惠、培育奖励等支持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732家,预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920家,均三年实现数量翻番。
(二)科技金融体系更加健全
坚持“拨、投、贷、保”结合,启动建设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专项行动,举办9场政银企对接活动,为53家银行和226家科技型企业搭建起互信合作渠道。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金额8.84亿元,科技股权投资项目库储备项目31项,粤海金半导体等4家企业获科技股权投资支持5300万元,实现科技股权投资工作历史性突破。
(三)科技政策落实程序不断优化
全面梳理支持科技创新的惠企政策,形成“免申即享”政策清单,涵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育、科技攻关补助等4大方面10类事项,兑付流程由6大环节简化为3个环节。2024 年,为234 家企业下达资金1848 .88万元,做到政策“应享尽享”“能享快享”,成功入选首批省改革试点。
四、深化开放协同创新,科技创新生态呈现新拓展
(一)产学研合作更加深化
东营科技大市场投入运营,6个高水平专家团队签约进驻,企业注册用户达到756家。开展“三域两系”合作拓源行动,举办第四届中国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大会暨第二届“碳中和”专家行等各类对接活动29场,吸引6名院士参会,累计对接科技成果110项,华泰化工—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胜星基地、德仕集团— 西安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院等校企合作研发机构相继落地。
(二)大中小企业融通逐步走深
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加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的仪器932台、原值22 .43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95次,争取 省创新券补贴69 .58万元,配套市级创新券资金10万元。胜利油田、山东国瓷、维远化学等龙头企业携手中小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东营市科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