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兖州兴隆庄街道:锚定农业现代化,以政策沃土培育新农人标杆
中国发展网讯 “我们给收割机加装了法兰连接盘实现双轮设计,大幅降低农机接地压强,有效避免车轮深陷泥潭;同步升级了四驱系统,显著强化农机脱困能力,即便陷入泥泞也能轻松驶出。”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秋收现场,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关鹏鹤高兴地说。
今年秋收期间,兴隆庄街道遭遇连续20余天阴雨,田间泥泞严重影响了收割进度。在街道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关鹏鹤对收割机进行紧急改造,保障了秋收高效推进、圆满完成,展现出街道培育的新农人“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优秀素质。
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紧扣“强农机、优服务、育人才”主线,通过定制专项政策、搭建技术平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等举措,积极培育新农人,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蝶变”,为农业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
“街道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作为关键抓手,精准对接新农人在农机升级、土地托管等方面的需求,助力其成长壮大。”兴隆庄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艳华介绍,种粮大户关鹏鹤及其领办的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这片政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
“在街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下,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小作坊式经营’到‘行业标杆引领者’的进化。”关鹏鹤介绍,街道主动靠前服务,不仅协助其成功申报省、市级示范社,还在智能农机引进上给予政策倾斜与技术指导,推动合作社建成集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机服务中心。
在街道“技术兴农”理念的指引下,关鹏鹤带领合作社聚焦生产难点,以技术创新突破瓶颈,让前沿科技真正转化为“硬核生产力”。“针对传统播种深浅不均、易伤种等问题,合作社率先引入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实现精准高效播种,年播种面积超7000亩,种子节约率达8%,出苗率显著提高。”关鹏鹤介绍,合作社采用雷肯联合整地机与翻转犁,推动秸秆与土壤深度融合,年深松整地6000亩,既养护了耕地,也为后续生产夯实基础。关鹏鹤还积极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作业效率提升3倍,年作业面积达7000亩,大幅减轻人力负担。
如今,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形成规模化农机装备体系,拥有大型收割机6台、拖拉机18台,配备北斗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精量播种机等先进设备100余台,总资产达600万元;托管土地突破1万亩,年作业面积稳定在1.3万亩,年营收超200万元。合作社先后获评“省级示范社”“市级示范组织”,关鹏鹤个人也荣获“齐鲁之星”“济宁市技术能手”等称号,成为当地农机服务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徐艳华表示,街道将持续加大农业扶持,深化政策赋能、技术支撑与精准服务,培育更多如关鹏鹤一般扎根乡土、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先锋,稳步推动农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规模化迈进。(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