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创新打造“鲁力办”平台 全力助企纾困解难
近年来,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创新打造“鲁力办”督查落实平台,坚持以数字化、智慧化督查推动企业诉求快速解决,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先后获评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全省数字政府创新示范应用、首届山东省“数据赋能业务”大赛一等奖。
一、突出一网运行
坚持数字赋能督查工作,全力打造企业诉求“一张网”督办格局。
(一)健全工作体系
建立省督查办牵头抓总,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贯通省市县三级的督办体系,科学设置“三级蓄水池”,广开渠道汇聚“N”方数据,实现收、筛、转、督、核线上运转。
(二)优化运行机制
坚持诉求办理前端后端同时发力,在前端设置企业诉求筛选模块,运用“分类查、关键词、关注点、AI选”等智能化手段,科学确定督办事项;在后端依托重点任务落实模块,加大督办力度,构建“任务分解、过程管理、反馈审核、回访复核、综合评估”工作闭环。
(三)注重建章立制
坚持平台运行与制度建设同步推进,明确分工、厘清流程、加强联动,研究出台《企业诉求、民生热点督办平台工作机制(试行)》《数据管理应用规范》等文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强化重点督办
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筛选典型诉求,全力推动解决。
(一)突出督办重点
聚焦企业反映强烈、屡诉未果的诉求事项,综合运用线索核查、联合督查、回访复核等方式,真督实查、集中攻坚,有效解决了一批惠企政策落实、项目审批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事关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比如,针对省外企业反映药械交易平台不便利问题,多次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银行全面开放省外结算权限,有效满足了广大经营主体使用需求。
(二)突出跟踪问效
严格过程管控,实行限时办结、亮灯管理,对工作进展顺利的亮“绿灯”,进展慢的亮“黄灯”,办理效果差、责任不落实的亮“红灯”,实现督办任务可视化呈现、全流程跟踪、高质量落实。
(三)突出结果运用
实施案例工作法,建立示范、警示“双榜”案例库,对问题解决效果好、有示范带动意义的纳入示范案例加大宣传;对问题解决该办不办、工作落实该快不快、推诿应付造成严重影响的纳入警示案例进行“晾晒”,倒逼提升办理质效。
三、深化数据应用
持续挖掘数据“富矿”,擦亮督查“探头”,对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开展多维度监测,常态化报送各类分析报告,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
(一)聚焦诉求集中的高频共性问题
联合省有关部门,采取实地调研、会商研究等方式,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对策措施,督促抓好问题整改。平台运行以来,先后围绕安全
生产、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促消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等重大事项开展督查调研,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推动相关领域工作提升。比如,针对房地产领域面临的共性难题,开展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督导调研,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纳入领导决策。
(二)对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问题
及时发出督查预警,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同题共答”,推动妥善处置。比如,针对企业反映银行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政策执行不彻底问题,督促省有关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全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四、加强协同联动
统筹各方力量参与诉求办理,持续放大平台功能,凝聚工作合力。
(一)强化督媒联动
坚持发现问题和宣传引导相结合,会同有关媒体制作播出“服务民企·督查有解——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特别节目,聚焦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和发展环境等突出问题,通过聚焦具体的案例,协调各方推动化解,既为企业提供路径参考,也推动部门形成制度安排,共同为民营经济发展助力赋能,得到了广大企业认可。
(二)拓展平台应用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推进等重大任务安排,及时根据形势变化和任务需求,衍生重点应用场景和任务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平台应用质效,拓宽为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三)压实各方责任
强化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明确各承办单位工作职责,细化任务要求,拧紧责任链条,全力抓好问题解决。坚持有解思维、应办尽办,将企业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定期开展“回头看”,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