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间,36场“滨州企业日”活动——在滨州,听见企业拔节的声音
中国发展网讯 7月的山东滨州,骄阳似火,发展热潮更盛。7月10日,在鲁北集团,第三十六次“滨州企业日”活动正如火如荼举行,广大企业家走进施工现场、深入生产车间、参观党建活动阵地……鲜红的党旗与胸前的党员徽章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政企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6年间,36场“滨州企业日”活动,一次一主题,一场一故事。从政策解读到对标提升,从政企互动到发展革新,这方舞台上,越来越多企业家去触摸前沿、感受变革、收获成长,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蜕变。
红旗漫卷处,征途如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企业家们庄重举起右拳,铿锵誓言在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久久回荡。
每年7月的“重温来时路”红色之旅,已成为“滨州企业日”活动的固定动作,从革命老区到产业新城,从盐碱荒滩到现代化园区,身临其境的“情景党课”让企业家不再是旁观者。
在高家渡革命历史展览馆,企业家凝视着玻璃展柜中的革命文物,磨损的军装、泛黄的电报、模糊的战地照片,构成了最生动的党史教材。这一刻,信仰的力量在心底生长,悄然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塑造。
京博控股集团坚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原则,愉悦集团形成特色鲜明的“一三三六”党建工作模式,中裕食品打造“五心共建十好党委”党建品牌……
为了更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民营企业中高高飘扬。滨州市组建“红色引领·服务暖企”党建联盟,构建起部门、协会、企业“携手联动”的紧密型党建共同体,创新开展红色教育、廉政教育、互学互鉴等活动33场次,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企业发展实践有机融合。
在党建联盟的引领下,创新实践如雨后春笋。从“党员先锋岗”到“红色车间”,从“党建共建”到“资源共享”,一个个创新载体让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博兴商用厨具产业集群秉承“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创建红色车间56处,设置党员先锋岗180余处,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省90%;邹平轻量化铝产业集群组建党建联合体,先后被认定为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轻量化铝)产业示范基地。
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渗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他山之石,可以琢“玉”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科技创新型企业如何筑巢引凤”“产品突破瓶颈有何妙招”“产业链优势怎样裂变增长”……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广大企业家带着“发展之问”踏上“滨州企业日”路线图,直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在对标先进的脚步中,答案渐次清晰!踏入鲁北集团,硫-磷-钙-钛-锂联产及钛白粉清洁生产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国鲁北循环经济生态工业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中国生态工业典型;走进创源新材料,氢氧化铝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降低能源消耗20%以上,推动铝工业向绿色化、可持续方向发展。
思想碰撞的火花正持续点亮滨州企业稳健前行的征途。“这种对标学习方式非常有效!只有对标标杆、学习典范,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一位企业家感慨道。
聚焦人才之困、创新之惑、市场之艰等一系列企业发展难题,滨州分行业组织企业家赴杭州、厦门、青岛、临沂等地对标学习,每一次行程设计都力求“解渴”,让企业家能“看得到门道,学得到真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场场跨越山海的“取经”之旅,其核心在于精准匹配企业发展需求,激发内生动力。
针对企业家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滨州进一步深化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让追梦历程更扎实,让圆梦过程更高效,推动1万多个梦想快速落地,为企业引进技能人才6634人,新增授信、发放贷款110亿元,落实土地指标16868亩。
当“走出去”的勇气遇上“学回来”的智慧,当“他山之石”碰撞“滨州沃土”,一曲政企同心、破浪前行的壮歌已然奏响——138家企业出海,精准对接海外企业226家,达成签约金额34.49亿元;67项产品的产量或市场份额位列全球或全国第1位。
星河问道,“新”火相传
在经济转型浪潮中,企业面临着市场风云变幻、技术日新月异、管理亟待突破的成长阵痛,“滨州企业日”化身智库平台,将知名专家“请进来”传经送宝,让创新思维在交流中迸发。
第二十九次“滨州企业日”活动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经贸法律研究所所长郭成龙以“提高风险意识 强化合规经营”为题,详解合规建设的核心要义与体系构建之道。讲台下,企业家们听得酣畅淋漓,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合规难题,在案例与数据的支撑下豁然开朗。
这场思想盛宴持续三个小时,但合规建设的实践才刚刚启程——滨州市率先成立全省首家企业合规协会,49期合规政策专题培训,26场“送法上门”民营企业一对一走访服务,14期“以案释法”解读,精准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开出合规经营“良方”。
而企业文化的种子也在同一片土壤中生根发芽。清华大学总裁班讲师杨克明博士将抽象的企业文化解构为可落地的行动指南,山东大学辛杰教授深入浅出揭开“文化力量”的奥秘……那些关于企业文化的思考开始在企业家心中抽枝展叶。
当思想的种子遇见政策的春风,一场滋养企业的细雨正悄然落下——滨州市发布全国首个民营经济领域《“心安企业”建设标准(试行)》,坚持以组织建设强核心、合规经营守底线、文化培育铸灵魂、心理健康服务增温度、安全生产固根基,分批培育“心安企业”,高标准成立全省首家民营企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选树优秀企业文化典型案例87个,开展“心安民营”活动110场次,惠及8万余名企业职工。
从合规经营的铠甲到文化自信的内核,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不断内化为企业成长的源代码,折射出新的无限可能。今年5月,全市18家企业入围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强度合计达14997,上榜数量、品牌强度均位居全省第2位。
当又一场活动落下帷幕,与会企业家带走的不仅是记满要点的笔记,更有扬帆新程的底气。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一支更具韧性与远见的企业家舰队,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深蓝海域全速进发。(刘晓琦 李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