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引导和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高杨报道 5月15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首批国家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山东省是继山西、广东后第三个转入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试点省份。自2024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已形成涵盖“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零售”各类电力交易品种的完整市场体系,构建起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市场架构,在聚焦供需两侧双向发力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新能源消纳助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充分发挥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在公平统一的原则下,利用现货市场价格信号充分反映系统供需,以低电价有效激励火电机组加大灵活性改造,达到低价时段少发电目的。目前,已挖掘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700万千瓦以上,年可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约35亿千瓦时。持续完善市场运行和交易机制,支持独立储能、抽水蓄能等调节性资源,通过“低充高放”利用市场价差获取调节收益,为系统持续提升消纳能力拓展新空间。
精准高效引导用户侧响应。鼓励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信号,建立基于现货价格的分时电价机制、零售套餐分时约束机制,激励用户主动调节用电行为,发挥最有效“指挥棒”作用。通过引导用户“避峰就谷”用电,2024年午间新能源大发时段增加用电负荷最高达583.87万千瓦,促消纳效果突出。
积极拓展省外消纳空间。在推动新能源省内最大化消纳的同时,打通省内新能源外卖交易渠道,实现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自今年1月份开始,通过电网调度、交易机构等常态化组织开展省内富余新能源参与省间现货交易。今年,山东省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已累计向外省卖出富余新能源3.3亿千瓦时,有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
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双重引导,“十四五”期间,山东在新能源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下一步,山东将根据电力系统发展形势,结合国家《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及时做好省内改革方案编制及市场规则修订工作,实现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促进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