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聚力实施“八大行动”,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尹明波、高杨报道 5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介绍山东深入实施“八大行动”,推动新能源高水平消纳情况。近年来,山东省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2024年6月,装机规模在东部沿海省份率先破亿,10月历史性超过煤电。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25亿千瓦,占比超过51%。其中光伏装机8514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2669万千瓦,居全国第五。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消纳工作,明确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清洁能源消纳体系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强化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促进新能源消纳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2024年,全省风电利用率96.4%,光伏利用率98.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值0.5、1.7个百分点。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山东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介绍,今年年初,省委领导在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必须下更大功夫,切实抓好新能源消纳利用;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能源消纳和调控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能源局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于2025年4月,印发《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八大行动”,聚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聚力实施新能源结构优化行动。大力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合理有序发展光伏,积极优化光伏、风电总装机比例。到今年底,全省光伏、风电总装机比例由目前的3.2:1优化到2.6:1,更好发挥风光互补特性,有效缓解光伏发电出力“午间高峰、夜间低谷”问题。
——聚力实施火电调峰增强行动。提速存量机组灵活性改造,全年完成2000万千瓦机组改造及核定;强化煤电基础调节地位,年底前建成大型煤电机组268万千瓦;深度挖掘自备电厂调节能力,支持自备电厂参与电力市场。
——聚力实施新型储能提振行动。积极发展压缩空气储能,年内新增规模100万千瓦左右;科学布局电化学储能,年内新增规模200万千瓦以上;积极支持独立储能发展,鼓励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新技术应用,完善储能市场交易机制,持续增强灵活调节能力。
——聚力实施电网支撑强化行动。夯实省域主网架,加快弥河新建、海口扩建工程建设;加强市域主网架,尽早投产东营富国至裕民线路等工程;持续完善智慧化调度系统,超前组织并网验收等工作,保障煤电、储能等调节资源建成即并网。
——聚力实施绿电消费促进行动。支持电力用户在新能源大发时段加大购电力度,提升绿电消费水平;印发实施绿电产业园建设方案,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园区;推动算力中心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协同布局,打造新质生产力增量负荷。
——聚力实施消纳模式创新行动。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等4类模式建设3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建成30家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小而散”资源,实现灵活的削峰填谷,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建成华电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积极拓展省外消纳空间,实现富余新能源省间常态化交易,年内力争卖出5亿千瓦时以上。
——聚力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行动。加快制定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科学确定机制电量规模,稳妥组织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工作,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聚力实施用户侧响应能力提升行动。动态优化分时电价峰谷系数和执行时段,引导用电企业主动参与调峰;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储能资源对电网调峰作用,组织开展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建设,实现市级全覆盖。
总体来看,山东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系统性。坚持“发、调、储、用”各环节协同发力,通过优化新能源装机结构、深挖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新型储能发展、丰富就近消纳场景、激发绿电使用需求等,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二是突出针对性。针对2025年新能源消纳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政策上进一步聚焦、在措施上进一步加力,确保消纳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积极顺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对新能源全电量参与电力市场又作了进一步细化要求。三是突出操作性。逐条逐项明确保障新能源消纳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工作,压紧压实责任,做到快落地、快达效。如,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坚持一厂一策,力争9月底前完成全年机组改造任务,同时,提前谋划实施明年改造计划。
胡薄表示,下一步,山东省能源局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跟踪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