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上半年交出了“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优异答卷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滨州市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锚定“2025年滨州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聚焦关键领域、狠抓重点突破,交出了“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优异答卷。
发展成效持续彰显
产城融合逐步深化。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全力推进“5210N”产业集群建设。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民生福祉同步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3元,增速5.8%,列全省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98元,增速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89元,增速6.1%,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至1.7,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同时,新增城镇就业20216人,人口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试点示范强力突破。惠民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试点;邹平市、惠民县分获2024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市”和“高质量发展进步明显县”;博兴县入选全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
项目引擎高速驱动。35个项目纳入省城镇化重点项目库,较去年增长25%,累计在库项目达70个,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80.2亿元,超时序进度推进。成功推选惠民县创新创业产业园项目获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860万元,资金额度列全省并列第一位。
城乡提质扩能升级
城市更新成效显著。新增绿色建筑220万平方米,优化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109处,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4个,雨污管网新建改造40公里,更新改造燃气管道47.85公里。
城乡融合加速深化。农村土地流转率64.3%,县域物流共同配送率100%。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建成6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7所中职学校入选省高水平立项建设单位,新增托位715个。
产城融合纵深推进。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2个,鲁北基地等新能源项目稳步建设,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900万千瓦;2家企业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
试点建设赋能融合
特色小镇发展矩阵逐步构建。充分发挥特色小镇要素成本低、生态环境好、体制机制活等优势,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延伸。上半年8个特色小镇营业收入超77.3亿元,营业利润6.29亿元,累计吸纳就业6.7万人,形成“特色产业+就业吸附+服务共享”融合新路径。
城乡融合试验区协同推进。以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重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半年试验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产值23亿元,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金额810万元,获得省级以上称号的各类平台数量55个。
县城城镇化载体功能不断增强。立足县城功能分类,推动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邹平市以产业为基,构建起“1+3+N”立体化铝产业生态体系,县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网络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各县(市、区)增强推动县城建设的本领水平,持续激发县城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出台《滨州市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一县一策”明确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强化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建立潜力地区帮扶协作机制,以清单化帮扶助推县域城镇化水平提升。
下半年,滨州市将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以惠民县国家级城镇潜力地区试点为契机,强化项目支撑与特色小镇活力,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发展筑基蓄力,全力打造品质滨州新篇章。(滨州市发展改革委 董寒 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