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凝聚“高新”力量 奏响发展强音
时光见证前行步伐,岁月铭刻奋斗足迹。
转眼间,历史的脚步来到2025年,站在新的起点,回首2024年的日照高新区,一幅攀高逐新、奋勇争先的崭新画卷跃然眼前。
这一年,日照高新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握产业发展“风口”机遇,聚焦项目“谋招推服”全面发力,“3+1”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以项目发展新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提升,充分发挥项目招引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作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2024年,日照高新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
这一年,全区汽车产业加速成势,招引落地牵引性大项目,建设皮卡基地,推进配套项目,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这一年,抢抓低空经济高速增长新机遇,助推飞奥航空等低空装备制造产业,竞逐“低空新赛道”。
不同维度,同一答案——2024年,日照高新区爬坡过坎、勇毅前行,干出了“高新人”的精彩,拼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从车架总成、转向节等零部件到整车制造、航空装备制造齐头并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这是突出大项目服务、推动新动能集聚成势的精彩答卷——
1月3日,在位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皮卡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不久之后,这里将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当高新区落地发展第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时,谁也没想到,多年以后,这里将崛起一个汽车产业。
从成立伊始,在80余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面积上,日照高新区就“圈”出20余万平方米的汽车产业版图,科学谋划、精准招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迅速拔节。
多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日照高新区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作为全区首位产业,以宽广视野、开放思维精心谋划产业发展,依托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业,及港口资源优势,引进整车制造企业,充分发挥牵引性大项目支撑作用,加快皮卡基地建设,推动配套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建链、补链、强链”。目前,全区形成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汽车产业集群,产品涵盖皮卡整车、车架总成、离合器、转向节、发动机硅胶管等。
翻开日照高新区汽车产业版图,既有资深的“老企业”,也有行业的“新贵”,园区“串珠成链”,全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体系。该区将继续谋划动力系统、三电系统、底盘系统等企业项目,聚链成群,汽车产业版图持续扩容。
同时,日照高新区针对性出台工业倍增、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项政策措施,构建起系统化支持体系,全力打造汽车产业发展增长极。
汽车产业“换挡提速”,低空赛道热力开跑。扎根日照高新区8年的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机发动机可适用于从10公斤到500公斤的多种机型无人机。凭借无人机发动机研发制造,公司订单遍布英、美、韩、澳等国家,成为日照高新区发力低空经济的关键一环。
企业的“振翅腾飞”离不开创新生态的培育。日照高新区实施科技企业创新提质,在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持续加码、精准滴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培育体系,构建“基金+人才+政策+载体+服务”五位一体的支撑体系,全力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强磁场”。其中,华车能源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支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这是培育优势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级跃升——
集聚相关企业100余家,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专精特新11家,瞪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沪鸽口腔、华仁药业、海能生物入选全省支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
在向生命健康产业奋进的征程中,日照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不断向高向新,逐步搭建起以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板块为支撑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生命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日照高新区坚持“内育外引”,聚焦心脑血管和口腔两大领域,对外招大引强,对内培优育新,规划建设国家级医疗器械应急产业园、高值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区,为企业量身打造医疗器械拿证奖励、技改贴息等扶持政策,完善产业生态,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生物医药向“新”行。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众多生物医药领域的先锋探索者,形成以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华仁药业生产的国产腹膜透析液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海能生物,自主研发的“25-羟基维生素D3”是中国首家投放市场产品。
医疗器械向“质”造。创新是贯穿全区医疗器械发展的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实现弯道超车。颐诺医疗,在国内首创十字形一体成型引流导管,将一根“管子”做到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沪鸽口腔,合成树脂牙和弹性体印模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医疗康养向“优”进。该区建有大型心脏病专科医院,同时持续完善“医、康、养”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医疗”“养老+文旅”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向“优”提质升级。
不仅如此,以科技创新赋能,日照高新区依托OPIC&日照(上海)联合创新中心,打造“注册在日照、孵化在上海、转化在高新”项目异地孵化新模式,推动日照与一线城市科技、人才资源“双向奔赴”,加快生命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从集成电路、半导体到云计算、人工智能交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这是矢志创新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时值小寒,寒气渐浓。走进位于日照高新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却是热度不减。半导体晶圆生产马不停蹄,射频芯片制造火力全开,VR头显整装待发……产业园内,各种高科技产品,正从这里飞往世界各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日照高新区锐意改革、矢志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智慧微电产业园等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伏、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致力打造“临港蓝色硅谷”。
在山东奥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块厚度仅有头发丝直径三分之一的超薄合金材料,经过图形光刻、化学蚀刻、显影等工艺后,一片芯片用高精密金属掩膜版,在人机精细操作下新鲜“出炉”,这薄薄的一片材料,一次可为近百块手机显示屏用,该技术打破日韩垄断。正是在山东奥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磁吸效应”下,山东世俊项目顺“链”而来,双方共同研发生产CVD高精密金属掩膜版,填补该产品在国内的量产空白。
与奥莱电子一样,产业园内“身怀绝技”的企业层出不穷:阿米精控,突破国外纳米级核心部件运动控制技术封锁;声芯电子,研发的电子5G射频芯片项目,实现国产规模化;三三智能,专注高性能柔性压电薄膜传感器国产化。
项目就是创新力。日照高新区主动谋划走出去招商引资新模式,围绕区内主导产业,瞄准6条重点产业链、十强产业,打出招商“组合拳”,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场景+要素”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引一批“高精尖”项目,加快产业集群向“链式”发展,全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目前,产业园内已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4家;奥莱电子、小派科技等10家企业入选省级晨星工厂。
从服务外包、信息服务到金融、商贸、数创、人力等多领域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数智赋能、推动产业发展创新突破的数字化嬗变——
“已入驻泰盈科技项目,还将吸引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物流、美团等国内一流电商互联网企业,拉动日照大数据产业发展。”近日,在黄海数字智谷产业园,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将形成数字产业基础服务类企业的集群效应。产业园内,几幢高楼建筑拔地而起,楼宇外流线型疏密相间的线条设计,勾勒着日照高新区数字服务产业的“数智之美”。
近年来,日照高新区统筹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外引内培”齐头并进,以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带动全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构筑集群效应“强磁场”。日照高新区相继建成一批批创新创业载体,服务外包产业园、高新智慧谷、黄海数字智谷产业园、日照数字创意产业园等平台,成为众商云集的“暖巢”。
俯瞰日照高新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写字楼拔地而起,彰显着时尚和现代气息,吸引着优质项目纷至沓来。金融、商贸、文创、数创等不同领域的企业项目在这里云集,证券、保险、人力资源等众多总部企业纷纷进驻成长,释放着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强磁场”效应日益显现。目前,日照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
以“数字”为突破口,日照高新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并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一批本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一年,日照高新区接续奋斗、实干笃行,以全市“项目提升年”为牵引,抓项目、强产业,奏响项目建设“最强音”。(王小宁 辛崇娟)(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