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来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网遍布366个城市,充电量超过500亿度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高杨报道 8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能源”专场,记者在现场获悉,特来电有两个行业第一:一个是特锐德,是中国最大的箱式电力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另一个是特来电,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商,充电量已经超过500亿度,充电网络遍布366个城市,接近80万个充电终端,碳减排超过5100万吨。
为什么是充电网,而不是充电桩呢?
特来电副总裁赵健揭晓答案:充电桩只是一个充电器,无序充电会对电网造成冲击。但是充电网把每一个充电终端植入芯片、大数据,连接成一个网络,就完全可以实现有序充电。
充电网链接了汽车形成车联网,每一辆汽车带一块电池,形成储能网,就可以在阳光好的时候充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实现了电网的削峰填谷。
所以充电网对上链接着新能源和大电网,对下链接着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
赵健表示,充电网最大的价值,就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安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汽车携带了一块大电池,一旦电池遇到挤压、碰撞、热失控,就有可能燃烧或者爆炸。
特来电投入了大量团队、数据、研发,开发了两层安全防护,一层是通过每一次充电,对车辆和电池进行大数据体检,并以此建立数据库、自学习大模型,就像我们医院体检一样,一旦出现如温度、温差、soc、单体电池过压极差等异常数据就会抓取出来,防患于未然。第二层是bms和cms的硬件层协同的主动防护。充电网对下通过两层安全防护,保障汽车和电池的安全;对上通过有序充电,对国家电网用电削峰填谷,也能保障安全。
“特来电的研发理念: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而是我们创新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所以特来电坚持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的产业。”赵健表示,特来电相信,未来,充电一定会迎来三个全新的时代。
第一个是无人驾驶时代。车辆无人驾驶了,那么充电还有人去拔枪、插枪、刷卡、扫码吗?充电桩不就会变成僵尸桩吗?所以,充电网的优势在于:第一,我们做成了模块化、分体式,高压、低压、模块、工程、电缆,都不用动,80%的资产保值,只要把终端升级到自动化就可以。而普通的充电桩,像拆迁一样,全部拆掉重建。第二,我们研发了人工智能充电机器人、机器手,用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升级。
第二个是超充时代。特来电的超充,最快实现5分钟充满一台车。但是简单的超充也是错的。比如当一辆车5分钟充满时,车主会去挪车吗?答案是大概率不会挪车,如果不挪,首先它占用国家电网500kW以上的负荷资源。其次占用投资人20万的资金。那么资金周转率低、投资收益率低、客户应用率低。所以特来电推出超充2.0时代,是智能共享超充,是最新的液冷超充、智能调度技术,需要快的快,需要慢的慢。如果1号车充满,还可以把电调到2号车、3号车,利用率高了,投资收益率也就高了,这是特来电的智能超级充电网。
第三个是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光伏发电,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经常有个痛点:就是想卖的卖不掉、想买的买不着、想用的用不上、想运营的不赚钱。因为产业链没打通。产业上游是新能源发电,中间是电网,下游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如果无序充电,就无法匹配。而充电网链接着千万级的汽车和用户,每一个充电站,周围都可以配建光伏或者链接周围的光伏、风电,在阳光好的时候充电、刮风的时候充电、存电,在用电高峰期,还可以放电。
走进特来电的青岛工业园区,可以发现屋顶、墙壁、玻璃、雨棚都带发电功能,每天可以发电3万度。这不仅解决了工厂每天的生产、办公、照明的1.7万度用电,还可以为员工的1500台电动汽车充电,而一度电仅需0.3元。在没有阳光的雨天,员工还可以把昨天充到汽车里的电放出来一部分,每放一度电,又可以获得0.3元奖励。而工厂通过充电网充放电,每年节约电费170多万元。这就是特来电面向未来构建的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
这就是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形成的虚拟电厂新时代。”赵健告诉记者,“如果有一千个园区、一万个园区像特来电青岛园区这样做,不但应用了绿电,又降低了用电成本,还能更好促进了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