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二十九:聚焦黄河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案例背景
黄河流域常住人口超4.2亿,占全国人口近30%,人力资源丰富,20多所“双一流”高校每年培养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创新”行动,创新谋划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加强黄河流域人才交流合作。
2022年初,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通知,坚持“走出去引才”和“请进来体验”相结合,做强做响“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引才平台,健全完善“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体验活动平台,优化提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协同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引进与跟踪服务平台体系,对内形成省内重点用人单位信息归集的集聚效应,对外形成海内外高校毕业生了解山东、选择山东的虹吸效应,面向名校师生形成宣传山东省人才环境的口碑效应,推动形成“平台集聚人才”与“人才成就平台”良性互动。
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是践行健全完善“四个平台”目标的有力举措,目的在于在前期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上,让名校师生切实感受本地人才发展环境、产业发展实力潜力和风土人情魅力,让青年人才成为来鲁就业创业的“提前批”。
经验做法
突出高点站位,奏响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
——高标准定位。根据《关于印发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重大活动清单的通知》,“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黄河行和“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山东城市行”活动列入2022年重大活动清单。我们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前与沿黄高校沟通联络,多次与青海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召开沟通会议,谋划活动方案和细节。
——高规格办会。活动现场,省人社厅、东营市政府、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分管领导参会致辞,100多名沿黄高校师生齐聚东营,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线仔细观摩、认真体会,人民网、央视网等十几家媒体全程驻会报道,全景展现山东和东营发展魅力。
——高质量推介。在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中,与黄河流域知名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推介特色产业科研成果及重点企业校企合作需求。拓展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东营开展“黄河入海·才聚东营”直播带岗活动,通过抖音、快手等二十余个平台媒体同步全程直播,面向全球发布2022年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和2.6万个岗位需求,总观看人数达50余万次。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构建沿黄流域“一体两翼”的引才格局。
——做强“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品牌。抢抓疫情缓和有利时机和名校毕业生离校前“窗口期”,积极谋划秋招“黄金期”的直通车活动。做好与高校间的联络,动态把握活动时机,综合考虑疫情和学校开放校园招聘情况,成熟一个启动一个,让本省企业优质岗位尽快“走出去”,呈现给名校青年人才。
——健全完善“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体验活动平台。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方案制定、参会人员邀请等各项筹备工作,指导各市筹备好本地特色“城市行”活动,让名校青年人才“引进来”。济南市把握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举办2022黄河流域优秀大学生创业就业“泉城行”训练营活动,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和企业交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德州市开展“学子家乡行”活动16场,吸引了800多名德州籍大学生来德进企,通过政策宣讲、走访参观、职业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们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创新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活动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向黄河流域全部“双一流”高校定向推送300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以及省、市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清单,服务山东省用人单位与黄河流域高校毕业生双向对接。
做好“三个结合”,打造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人才信息平台。
——促进企业与高校结合,实现人才信息“双向推送”。强化政策供给,更新编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清单》,汇集3000家重点用人单位的10万个需求,汇聚知名高校院系学生就业联系人、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进行双向推送。
——注重实效和宣传结合,实现“虚实互彰”。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多渠道宣传人才政策,推广淄博“政策找人”“免申即享”等模式,及时兑现各项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做好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双线发力”。省市县三级联动,把准时间节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完善直通车网上对接平台在线查看岗位需求,投递简历,面试交流,小程序等功能,不间断开展2022年“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及时启动2023届毕业生岗位征集工作。
主要成效
活动现场成果丰硕。活动期间,省人社厅在11所黄河流域知名高校设立山东省招聘联络站,建立山东暨黄河流域知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联盟,东营市与沿黄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同步组织高校师生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和生态保护观摩。
带动全省积极作为。在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山东城市行”活动的带动下,全省人社系统面向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共开展线上线下人才交流活动330场,参与人数1.4万人 ,收取简历数14万份,签约2.3万人。
形成人才引进新格局。形成了以“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为主,“百校千企”“山东城市行”活动为辅的“一体两翼”的青年人才引进格局。2020年全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人数实现倍增,2021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增强。2022年,省市联动举办线上线下引才活动1000余场,累计收到简历近40万份,签约人数近5万人。
宣传山东成效明显。人民网、大众网等几十家媒体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大众日报》头版剖析活动在人才引育创新的积极作用,及时将相关链接分享给高校,共同营造“就选山东”的引才氛围。
工作启示
海纳百川,念好“引”字诀。省人社厅将抓住知名高校9月、10月秋招“黄金期”,组织重点用人单位“走出去”,赴黄河流域知名高校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黄河行活动,省内16市还将与沿黄9省高校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才引进活动,促进黄河流域知名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高质量就业,合力构建黄河流域“人才长廊”。
需求导向,念好“汇”字诀。对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宣传并开展 “百校千企” 线上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发挥省、市、县三级联动作用,协调全省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不间断开展网络专场招聘活动,努力打造“智汇齐鲁”的常态化人才交流平台。
实效为先,念好“实”字诀。强化经验总结,加强对省内城市环境、发展状况、总体实力等各方面因素的调研,分析近3-5年黄河流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形成《黄河流域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情况调查分析》,画好引才成效“热力图”。鼓励各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到沿黄产业对口、引才效果好的高校的引才,同时打好地缘“感情牌”,及时给想回家的人才“铺好回乡的路”。
宾至如归,念好“服”字诀。优化人才服务,协同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服务平台,动态更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清单》,优化直通车引才服务队,完善直通车重点服务单位名录,发挥山东人才网、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网上对接平台等作用,及时为青年人才引进提供各项全链条服务。(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