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二十九:聚焦黄河战略创新人才引进模式

案例背景

黄河流域常住人口超4.2亿,占全国人口近30%,人力资源丰富,20多所“双一流”高校每年培养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创新”行动,创新谋划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加强黄河流域人才交流合作。

2022年初,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通知,坚持“走出去引才”和“请进来体验”相结合,做强做响“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引才平台,健全完善“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体验活动平台,优化提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交流平台,协同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引进与跟踪服务平台体系,对内形成省内重点用人单位信息归集的集聚效应,对外形成海内外高校毕业生了解山东、选择山东的虹吸效应,面向名校师生形成宣传山东省人才环境的口碑效应,推动形成“平台集聚人才”与“人才成就平台”良性互动。

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是践行健全完善“四个平台”目标的有力举措,目的在于在前期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的基础上,让名校师生切实感受本地人才发展环境、产业发展实力潜力和风土人情魅力,让青年人才成为来鲁就业创业的“提前批”。

经验做法

突出高点站位,奏响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

——高标准定位。根据《关于印发山东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重大活动清单的通知》,“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黄河行和“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山东城市行”活动列入2022年重大活动清单。我们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前与沿黄高校沟通联络,多次与青海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召开沟通会议,谋划活动方案和细节。

——高规格办会。活动现场,省人社厅、东营市政府、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分管领导参会致辞,100多名沿黄高校师生齐聚东营,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线仔细观摩、认真体会,人民网、央视网等十几家媒体全程驻会报道,全景展现山东和东营发展魅力。

——高质量推介。在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中,与黄河流域知名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推介特色产业科研成果及重点企业校企合作需求。拓展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东营开展“黄河入海·才聚东营”直播带岗活动,通过抖音、快手等二十余个平台媒体同步全程直播,面向全球发布2022年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和2.6万个岗位需求,总观看人数达50余万次。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构建沿黄流域“一体两翼”的引才格局。

——做强“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品牌。抢抓疫情缓和有利时机和名校毕业生离校前“窗口期”,积极谋划秋招“黄金期”的直通车活动。做好与高校间的联络,动态把握活动时机,综合考虑疫情和学校开放校园招聘情况,成熟一个启动一个,让本省企业优质岗位尽快“走出去”,呈现给名校青年人才。

——健全完善“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体验活动平台。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方案制定、参会人员邀请等各项筹备工作,指导各市筹备好本地特色“城市行”活动,让名校青年人才“引进来”。济南市把握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举办2022黄河流域优秀大学生创业就业“泉城行”训练营活动,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和企业交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德州市开展“学子家乡行”活动16场,吸引了800多名德州籍大学生来德进企,通过政策宣讲、走访参观、职业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们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创新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活动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向黄河流域全部“双一流”高校定向推送300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以及省、市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清单,服务山东省用人单位与黄河流域高校毕业生双向对接。

做好“三个结合”,打造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人才信息平台。

——促进企业与高校结合,实现人才信息“双向推送”。强化政策供给,更新编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清单》,汇集3000家重点用人单位的10万个需求,汇聚知名高校院系学生就业联系人、202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进行双向推送。

——注重实效和宣传结合,实现“虚实互彰”。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多渠道宣传人才政策,推广淄博“政策找人”“免申即享”等模式,及时兑现各项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做好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双线发力”。省市县三级联动,把准时间节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完善直通车网上对接平台在线查看岗位需求,投递简历,面试交流,小程序等功能,不间断开展2022年“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及时启动2023届毕业生岗位征集工作。

主要成效

活动现场成果丰硕。活动期间,省人社厅在11所黄河流域知名高校设立山东省招聘联络站,建立山东暨黄河流域知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联盟,东营市与沿黄各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同步组织高校师生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和生态保护观摩。

带动全省积极作为。在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山东城市行”活动的带动下,全省人社系统面向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共开展线上线下人才交流活动330场,参与人数1.4万人 ,收取简历数14万份,签约2.3万人。

形成人才引进新格局。形成了以“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为主,“百校千企”“山东城市行”活动为辅的“一体两翼”的青年人才引进格局。2020年全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人数实现倍增,2021年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增强。2022年,省市联动举办线上线下引才活动1000余场,累计收到简历近40万份,签约人数近5万人。

宣传山东成效明显。人民网、大众网等几十家媒体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大众日报》头版剖析活动在人才引育创新的积极作用,及时将相关链接分享给高校,共同营造“就选山东”的引才氛围。

工作启示

海纳百川,念好“引”字诀。省人社厅将抓住知名高校9月、10月秋招“黄金期”,组织重点用人单位“走出去”,赴黄河流域知名高校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黄河行活动,省内16市还将与沿黄9省高校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才引进活动,促进黄河流域知名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高质量就业,合力构建黄河流域“人才长廊”。

需求导向,念好“汇”字诀。对黄河流域知名高校宣传并开展 “百校千企” 线上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发挥省、市、县三级联动作用,协调全省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不间断开展网络专场招聘活动,努力打造“智汇齐鲁”的常态化人才交流平台。

实效为先,念好“实”字诀。强化经验总结,加强对省内城市环境、发展状况、总体实力等各方面因素的调研,分析近3-5年黄河流域“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形成《黄河流域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留鲁情况调查分析》,画好引才成效“热力图”。鼓励各市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到沿黄产业对口、引才效果好的高校的引才,同时打好地缘“感情牌”,及时给想回家的人才“铺好回乡的路”。

宾至如归,念好“服”字诀。优化人才服务,协同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服务平台,动态更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清单》,优化直通车引才服务队,完善直通车重点服务单位名录,发挥山东人才网、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网上对接平台等作用,及时为青年人才引进提供各项全链条服务。(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泰安市泰山区发改局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日照岚山发改局:多维发力,保障招投标环境风清气正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体改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海洋处党支部开展“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助力海洋强省建设”专题调研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举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

绿色能源

“党旗领航 三色担当” 华能山东公司奋力谱写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山东篇章
今年潍坊市潍城区将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
“发展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 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
泰安市泰山区召开非直供小区供电设施改造推进会
山东: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蹚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山东路径”
山东: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彰显泰安担当 储能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齐鲁粮油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烟台:创新“陆海粮仓”协调联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用好粮食储备“蓄水池”,山东力保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山东聚力打造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山东:储运、加工、配送、供应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连续4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 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山东掌握“密码”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济南召开2025年全市粮食工作暨价格工作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本周青岛超市海产品销量较上周略有上涨
4月1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3月山东临沭粮油价格弱势上涨,肉蛋价格降幅明显
泰安市泰山区3月份市场价格以小幅下降为主
一季度青岛市粮油副食品价格小幅波动
济宁:3月肉禽蛋价格以降为主,蔬菜价格震荡回落
山东临沭:一季度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价格运行基本平稳
3月份青岛部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呈下跌走势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