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二十:奋力开创烟台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
案例背景
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烟台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233”工作体系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把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作为新时代河湖治理保护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实践,扎实有序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特别是2022年4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在摸清农村河道现状的基础上,谋划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河道面貌,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经验做法
摸清家底,建立完善河流“家谱”。组织各区市开展全市河流基本情况调查摸底,按照判读标绘、复核确认、成果交汇、审查确认的总体步骤,通过“三下三上、两次审查、一次优化”,并根据各区县城市规划范围线,进一步区分农村与城市河道范围,最终完成全市河流调查摸底工作任务,汇总形成全市河流水系名录、涉河工程项目(桥梁等)名录、一张河道水系分布图,全面摸清了全市河流家底。
开展调研,全面找准河流“病灶”。组织工作组对各区市农村河道情况进行现场调研,主要从河道现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管护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全市农村河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摸清找准河流“病灶”,详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实施11项专项行动、完善5项保障机制等对策及建议,并向市委、市政府提报《关于农村河道情况的调研报告》。
制定方案,开出河道治理“良方”。牵头制定《烟台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部署要求,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总抓手,紧扣河湖长履职尽责一条主线,按照“河有净度、岸有绿度、坡有亮度、河道通畅、管护到位”标准,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农村生态河道全覆盖,努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良好河道环境。
完善机制,促进河湖管护“提档升级”。构建“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落实抓”的工作格局,成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例会、督导考核、信息宣传、特色创优等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指导、协调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同时,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纳入年度河湖长制工作重点,提出强化督查检查、加强考核激励、落实要素保障、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制定《烟台市农村生态河道考核办法》,全面保障河湖管护“提档升级”。
科技助力,推动河湖管护步入“快车道”。推进数字河湖建设,按照省里完成不少于1条河流、1座中型水库、1座大(中)型水闸和1个县域数字河湖建设的要求,在龙口、莱州等区市开展“数字河湖”建设试点,编制完成数字河湖建设方案。推动公众护水平台建设,积极推广“碧水积分”公众护水经验,创新有奖举报制度落实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长制工作。加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信息化支撑,参照市委挂图作战模式开发手机APP软件,系统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及自动化考核等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主要成效
全面建设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将福山区清洋河、开发区八角河等11条河流列入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计划,通过开展河道清淤、河岸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提升河流品质。目前,全市共有23条河流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吹响了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的号角。结合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以市政府文件印发《烟台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谋划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为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做好资源储备。
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烟台市河流数量众多,流经镇街村庄量大面广,通过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河道面貌,能够有效解决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工作启示
注重保护河湖自然禀赋。根据河湖自然禀赋、资源环境状况和功能区规划要求,科学有序地实施生态治理,尽可能地保持河湖自然形态,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杜绝河湖管护中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恢复扩大生态空间。加强生态水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闸坝联合调度体系,制定实施水量调度管理方案,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注重社会资本引入。加大资本筹措力度,逐渐消除影响改革深入推进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发放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融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
注重工作融合推动。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等工作融入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高标准打造成为“水乡相依、人水相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注重挖掘河湖文化。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加强文化弘扬与传承,推动水文化与地域文化、红色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调查河湖流域内的古代水文化和治水历史,挖掘古代治水人物、故事、诗词文章,利用已有的工程载体合理展示河湖水工程文化、治水文化、水知识,讲好河湖故事,提升河湖水文化内涵。
注重引导群众参与。探索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推广“碧水积分”公众护水经验,创新有奖举报制度落实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长制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实现农村生态河道共建、共融、共享,让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烟台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