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潍坊标准”到国际标杆 一家手套企业的“规则突围”
2024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ISO/TS 5462:2024 织物浸渍胶乳手套规范》。这项专业的技术标准,背后主导者是一家来自中国山东潍坊高密的企业——星宇安防科技集团。
2025年8月27日,在潍坊市高密市举办的国际标准实践发布会现场,《ISO织物浸渍胶乳手套规范实施效果白皮书》发布。这意味着,星宇所主导的国际标准不再只是一纸文件,而是已经在落地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
这也是中国在劳保防护手套领域首次掌握国际规则制定权。从“卖产品”到“定标准”,星宇的突破是潍坊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助力企业强链跃升的一个缩影。
企业攻坚:六年磨一剑 从“跟跑”到“领跑”
星宇公司始建于1992年,是一家专注于安全防护手套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其浸渍手套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16年居中国同行业首位,2025年1至7月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17.8%。
早在2015年,星宇就主导制定了国内首个《织物浸渍胶乳防护手套》国家标准。首次“触标”让企业尝到甜头——全流程规范梳理、质量意识提升,进而赢得更大市场竞争力。
2018年10月,在株洲橡胶研究院的支持下,星宇主动对接ISO,启动国际标准申报。历时六年,终于在2024年8月成功发布。
“所有技术指标来源于我们真实、可追溯的生产与检测大数据,确保了标准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星宇安防科技集团董事长周星余表示。
企业将“热敏物理压纹”等自有核心技术写入标准,为全球同行提供“星宇方案”,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规则引领的关键跨越。
更重要的是,通过主导本次国际标准制定,给星宇公司带来了全员、全过程、全流程的提升之外,该标准还将对整个浸渍胶乳手套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球织物浸渍胶乳手套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快速迈进。
城市战略:标准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星宇的“标准突围”并非孤例。在其背后,是潍坊市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套标准化战略体系,是潍坊市以标准化战略助推企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深远布局。
2022年,潍坊获批“国家科技创新标准化城市试点”。三年来,全市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545项,建设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4个。
潍坊在全省率先设立“标准创新奖”,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100万、20万、10万元,八年累计发放奖励1865万元。这些奖项激励出包括潍柴WP10柴油机、豪迈轮胎模具等118项高价值标准。
政策组合拳也在不断加码。潍坊创新推出“标准融资增信”服务,将标准创新成果纳入“质量贷”范畴,已为92家企业授信145亿元。
“标准优势与金融活水双向流动,真正破解了企业融资与发展难题。”潍坊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英杰表示。
产业赋能:从制造到农业 标准链衔接产业链
近年来,潍坊市推动标准向全产业链延伸。
在装备制造领域,以潍柴动力为链主,潍坊市整合3335项关键指标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已发布国际、国家、行业标准63项。
在农业领域,作为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潍坊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出蔬菜标准数据库,涵盖14大类、182个品类、2300多条国内外标准。全市农业农村领域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51项、省级24项,“潍坊农品”品牌通过96项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进一步提升价值。
“标准已成为推动‘三个模式’创新提升的核心支撑,”刘英杰说,“我们正系统构建‘标准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新格局。”
走向国际:从“潍坊标准”到“世界标准”
标准的最高境界是成为被国际采纳的通用规则。
潍坊鼓励企业“同步提出、研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推动“潍坊标准”走出去。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已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9项、国家标准844项,公开声明标准数量突破8万项,居全省首位。
除了星宇的手套标准,潍柴主导制定《往复式内燃机润滑系统术语》国际标准,天瑞重工牵头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立项9项国家标准。
在农业标准国际化方面,安丘市建成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安全标准比对数据库,服务全国400多家外贸企业。寿光与荷兰合作共建种业标准化研发基地,蔬菜年出口欧美、日韩等地200多万吨。
“得标准者得天下”,正在成为潍坊企业的集体共识。
从一家手套企业的“规则逆袭”,到一个城市的标准体系构建,潍坊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标准,不仅是质量的保证,更是通向未来的门票。
未来,随着政府政策与企业作为的同向发力,更多“潍坊标准”有望崛起为“世界标准”,在国际舞台上书写中国制造的新形象。(潍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