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潍坊人:在风筝故乡绘就人生新篇
初秋的微风拂过白浪河畔,来自江苏的工程师李明明在潍柴动力车间调试着新型发动机,手机里弹出社区邻里节的活动通知——这已是他定居潍坊的第三个年头。从初来乍到的“异乡客”到扎根第二故乡的“新潍坊人”,李明明的故事正成为万千外来人才融入潍坊的生动缩影。
文化认同:在千年文脉中安放乡愁
“十笏园的砖雕会‘说话’,杨家埠的年画能‘传情’。”在潍坊学院任教的山西籍教授王芳,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用数字技术复原古建筑风貌。她感慨:“潍坊的‘崇文’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流淌在街巷里的烟火气。”每逢周末,她总爱漫步在老城街巷,肉火烧的香气与邻里间“吃了吗”的问候,让她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创新热土:与城市共成长的双向奔赴
在歌尔股份研发中心,来自深圳的90后工程师陈浩正带领团队攻关元宇宙设备关键技术。“潍坊的‘惟实励新’不是口号,而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人才领衔的生动实践。”他举例道,当地“人才贷”“创新券”等政策让中小企业敢闯敢试,而每年举办的潍坊国际人才创业周更成为技术交流的“思想盛宴”。数据显示,近三年潍坊引进青年人才同比增长42%,高层次人才团队突破200个,越来越多“陈浩们”在这里实现技术报国的理想。
开放包容:五湖四海皆故乡
“潍坊的‘开放’写在城市基因里。”经营跨境电商的浙江商人林建国深有感触。从最初在寿光蔬菜产业带寻找货源,到如今将潍坊农机装备卖到“一带一路”沿线,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农业大市”向“开放高地”的蜕变。更让他感动的是,当地政府专门为外商设立“服务专员”,从子女入学到医疗保障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里不仅有事业发展的平台,更有被尊重的温暖。”
品质生活:诗意栖居与烟火人间
傍晚的浞河湿地公园,来自东北的退休教师赵丽芬和舞伴们排练着茂腔新编戏。“以前觉得潍坊只有风筝,现在发现这里四季皆是景。”她打开手机相册,春赏沂山杜鹃、夏游渤海沙滩、秋登云门山巅、冬泡温泉康养的画面跃然眼前。而社区“邻里中心”的书法班、老年大学,更让她结识了一群“老潍坊”朋友,“现在我说话都带潍坊味,奇好!”
城市与人才: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据统计,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达37%,较五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这座城市正以“自信图强”的姿态,构建“人才+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生态圈:从“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到“万名学子留潍计划”,从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到“潍坊惠才卡”服务升级,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来潍坊就是故乡”从理念变为现实。
“潍坊的魅力,在于它既保留着‘崇文尚德’的古风雅韵,又迸发出‘自信图强’的现代活力。”正如新潍坊人李明明在社区邻里节上的发言:“我们不是过客,而是这座城市新的建设者、传承者。当风筝再次飞满天空时,那上面写满的,是我们与潍坊共同的梦想。”
从“闯潍坊”到“爱潍坊”,从“新市民”到“主人翁”,外来人才的融入故事,恰是潍坊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注脚。这座以“开放包容”为底色的城市,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携手,在新时代征程上书写“更好潍坊”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