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刊发推介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经验做法
中国发展网 今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省际交叉检查,山东省东平县代表山东省迎接检查,检查组对该县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第59期)刊发推介东平县的典型经验做法,印发全国各地各部门。
“十三五”时期,泰安市易地扶贫搬迁涉及东平县5个乡镇(街道)16个村,搬迁群众1.5万人,占全省任务总量的39%,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攻克当地深度贫困问题的突破口,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建成集中安置点9个。泰安市发展改革委获评全国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东平县西王社区获评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近年来,东平聚焦“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持续抓紧抓牢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加速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过上好日子。
实施产业帮扶,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把人员培训作为重要手段,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搬迁群众目前已实现就业8551人。在社区周边规划建设特色产业项目,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目前,尹山庄社区制帽车间,西王社区设施农业、昊瑞重工,后亭社区海工科技、滨河钢结构,百户庄社区鸿博工贸,水泊社区友源制衣等产业项目运行良好,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坚持以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技能水平,帮助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围绕县域特色和产业发展,扎实开展“山东手造”非遗民间艺术剪纸、东平烧饼、东平粥、养老护理、高素质农民先进实用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培训学员1470人次。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利用好公益性岗位扶持政策,2023年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基层治理等工作,开发村级综合服务员、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员、社区绿化员等公益性岗位232个。
优化民生保障,促进群众安居乐业。9个社区均配套幼儿园及小学,制定下发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协调联运机制,对每一名易地扶贫搬迁适龄儿童建立个人档案,进行严格核查,严防辍学现象发生。创优医疗环境,改善就医条件,大力实施乡镇(街道)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5个乡镇(街道)均有一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均设置村卫生室,卫生室全部达到山东省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实现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满足群众看病就医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强化社区管理,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所、文化广场13个,设立医保、社保、水电费收取等便民服务站点,实现就地就近办理各项业务。完善后勤保障机制,为社区提供日常管理、垃圾转运、设备维护等保障服务。全面落实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成立社区党支部,形成“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居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党建、综治、社保、就业、应急、救助等各类治理功能全部聚集到网格。突出人文建设,组织开展搭台唱大戏、广场舞比赛以及好公婆、好儿媳、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丰富了搬迁群众文化生活,拉近了搬迁群众情感距离。(东平县发展和改革局 孟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