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看山东”之曲阜:王运水和他的七彩旺家庭农场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曲阜的王庄镇后孟村,有个七彩旺家庭农场,2020年7月成立,主人是王运水,一直致力于粮食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农场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种植体系和管理模式,近年来多次接受“乡村季风”、大众日报采访,在粮食种植领域成绩斐然。
王运水自有耕地面积6亩,流转土地554亩,总经营面积560亩,每年种植两季,分别为小麦、玉米两个品种。农场投入劳工6人,现有机械18台、无人机4台,犁、耧、耙、耱、收获等机械配备齐全,2024年农场实现种粮纯收入56万元 ,经济效益较为可观。2022年10月,农场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2025年,农场小麦单产达到1705斤,荣获省级“粮王”称号。
据王运水介绍,他的农场,有三条成功的经验做法。
一是科学严格选种,奠定粮食高产基础。在品种选择上,密切关注农业科研成果和市场动态,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在选种过程中,严格筛选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的纯度、发芽率等指标符合要求。
二是精细田间管理,提升作物生长环境。精准确定肥料的种类和用量,实现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注重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肥力。采取浇灌、滴灌和喷灌系统,实现精准灌溉,节约用水的同时,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提前设置防汛排水沟,便于汛期及时排涝。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是加强学习交流,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邀请农业专家到农场进行现场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王运水还多次接受农业农村部门和镇农业站的邀请,为粮食种植户传授种粮经验。
王运水的农场,社会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保障粮食安全,作为省级典型粮食种植示范家庭农场,其首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粮食。每年稳定的粮食产量,为保障当地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带动周边农户增收,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等服务,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带动了本村和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农场在生产过程中雇佣了部分当地农民,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王运水积极发挥农场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向当地其他种粮农户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促进了全市粮食种植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粮食种植过程中,七彩旺家庭农场通过科学的种植方法、精细的管理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运水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为粮食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