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看山东”之聊城:“智慧粮库”保“粮安”
中国发展网讯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山东聊粮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聊粮储公司”)聚焦主责主业,锚定“科技储粮、智能管粮、高效运营”目标,系统性推进智慧粮库建设。通过融合前沿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政企协同,聊城市成功构建了先进的现代化粮食储备管理体系,依托数字化转型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集约化增产。
强化顶层设计,高位谋划智慧粮库建设。聊城粮盐集团将智慧粮库建设列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工程,以聊粮储公司为试点单位,明确“一年筑基、两年提升、三年示范”的阶段性目标。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浪潮、金钟等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开发覆盖仓储、物流、管理全链条的数字化中央控制系统,建设智能化指挥中心,确保技术先进性与业务需求的适配性。二是建立“集团统筹-子公司落实-技术团队支撑”的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关键问题,保障建设任务高效落地。
科技赋能仓储,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场景智能感知,在库区及仓房内部署微型气象站、多参数粮情检测传感器及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采集温湿度、气体浓度、虫害密度等12项核心指标,构建“仓内—库区—周边环境”三维立体监测网络。推行数字孪生可视化管控,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出入库设备、运输车辆及仓储设施进行三维建模,通过虚拟场景动态模拟粮食质检、输送、存储、出库全流程,实现作业进度实时追踪与异常问题精准定位。例如,在入库环节,系统可自动分析设备运行效率,预判堵塞风险并优化作业路径,使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重构业务流程,提升储备管理质效。一方面,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整合出入库管理、安防监控、能耗监测等模块数据,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完成巡检、调度等操作,业务办理时效平均缩短40%。另一方面,建立智能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系统自动识别粮情异常、设备故障及安全隐患,触发分级报警并推送处置预案。例如,当仓温超过阈值时,系统即时推送通风降温方案,显著提升风险处置效率。此外,聊粮储公司还着力强化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库区运营质量报告,为储备粮轮换计划制定、设备维护周期优化及能耗管理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深化政企协同,贯通储备监管链路。聊粮储公司标准化数据接口对接山东省粮食流通管理平台,实现省级监管部门对储备粮库存数量、质量检测报告、出入库记录等信息的实时调阅与远程巡查。该系统不仅满足国家关于地方储备粮“可视化、可管控、可调度”的监管要求,更为政府制定粮食收储政策及应急调度方案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形成“企业高效运营-政府精准监管”的良性互动机制。
聊城市智慧粮库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管理效能显著提升、降本增效成果突出,智慧粮库系统运行后,聊粮储公司储备粮轮换损耗率同比大幅下降,仓储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异常粮情处置响应时间显著缩短;综合运营成本同比明显下降;人均管理仓容由5000吨提升至7000-10000吨。安全防线全面筑牢、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依托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实现库区安全隐患的全方位动态监测,粮食宜存率与质量合格率持续保持100%。创新成果示范引领、推动行业技术升级,智慧粮库建成后,聊粮储公司组织全市八县(市、区)开展数字化建设观摩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区域粮食行业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
聊城市的做法,经验值得总结推广,而且具有现实启示意义。首先,坚持战略引领,完善顶层设计。聊粮储公司将数字化转型纳入集团核心战略框架,通过统筹规划、资源倾斜与机制保障,确保改革路径清晰、实施有力。其次,聚焦技术融合,破解管理瓶颈。以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为突破口,精准解决传统粮库管理痛点,推动管理模式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第三,深化政企协作,服务国家战略。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将企业运营嵌入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范式,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未来,聊粮储公司将持续深化智慧粮库建设,探索“区块链+粮食溯源”“人工智能+质量检测”等前沿技术应用,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可推广的“聊粮模式”。(山东聊粮粮食和物资储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