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阿:薄振元和他的荣食康家庭农场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尹明波报道 在山东省东阿县,薄振元可谓“名声在外”,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粮食生产加工经营领域更是“大名鼎鼎”。1971年出生的薄振元,是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现任山东省东阿县荣康石磨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等。长期从事农业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营销。
2012年2月,薄振元创办东阿县荣康石磨面业有限公司,带领企业发展成为集粮食种植、加工、储存、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加工骨干企业。公司生产的石磨面粉,以当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阿小麦”为原料,这种小麦因东阿丰富水资源和含矿物质多的特点,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且全程标准化绿色种植、无农药残留。2015年12月,创办东阿县荣食康家庭农场,从事农产品标准化绿色种植;2016年7月,创办东阿县荣食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技能培训。连续6年,薄振元被聊城市农业局定为科技示范带头人,他的公司也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均被评为省级家庭示范农场和示范社。
多年来,薄振元的工作成效亮点纷呈。比如,带头应用农业新技术5项,在划定的示范区内带动80%以上农户应用主推技术,三年来产量效益比全县平均值高15%以上;结合承担的东阿县“中国好粮油”优质小麦石磨加工项目,与农民和合作社签订4000余亩优质小麦种植订单回收合同,高于市场价0.1元,每年加工石磨面粉3000余吨,实现小麦“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有效地促进贫困户增收和企业增效,直接帮扶贫困户33户。此外,薄振元的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项目每年承担农民培训30余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形成了集农耕文化、采摘、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的经营模式,每年接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观摩实训1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薄振元于2017年开始农业实践指导教学,累计授课8年,年平均授课20学时,其擅长的农业经营管理教学,主讲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产融合与品牌策划带来的经济效益》,广受学员欢迎和称赞。
成立于2015年12月的东阿县荣食康家庭农场,可以说是薄振元“得意之作”,也是成功之作。农场通过入股、托管、转包和自收自支等形式建立示范基地350亩,以种植特色优质小麦以及杂粮为主,其中种植特色黑麦100亩,优质高筋小麦100亩,果园35亩,大蒜、洋葱68亩。农场实行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统一机械化耕种,统一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回收产品,统一销售,利用规模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保障订单农业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农场定期在各小区内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营养健康讲座,缩短了市场销售环节,减少了流通费用,增加了销售效益。同时,薄振元以荣康宾馆、中式快餐为基础,初步建立了采摘、观光休闲和体验基地,游客可在休闲时节到采摘园采摘洋葱、大蒜、梨等果蔬产品,可在基地体验劳动、石磨加工等生产乐趣,还可在中式快餐厅、宾馆食宿。
2016年,结合农业部门农机推广体制改革,农场建立了培训基地,被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确定为省级农场主实训基地,被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定为重点调研基地,年承担培训50余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以粮食种植加工为基础,农场将产业发展和产业文化密切结合,不断开拓发展领域,逐步走出了粮食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既丰富了农业发展路径,又有力的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薄振元表示,今后将加大休闲体验等设施投入,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内涵,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加宽广的渠道,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
东阿县荣食康家庭农场,长期扎根农村,从事粮食种植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守护者。“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深切感受到各级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制约进一步扩大生产、提升品质、保障安全的现实困难。”关于粮食安全,薄振元有他的个人看法和观点,思路独特。
据薄振元介绍,农场在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基本原则,坚持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切入点,以农户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方式,推动公司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薄振元认为,根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提高绿色农产品种植与加工,拓展产品营销渠道,建立“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保底分红+股份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相关贫困户,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重担,发挥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他结合一线生产实践,提出的几点政策建议也颇有见地。
——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稳产高产”的根基。首先,捍卫粮食安全,必须从种地开始,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关键,更是标准化种植的管控点,管好“领头羊”粮食安全才有保障。建议政府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减少土地流转纠纷。其次,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目前的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根据种植面积和产量给予差异化补贴,对种植优质品种、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的给予额外补贴,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让真正种粮的人得到更多实惠。第三,加大对产后处理设施的扶持力度,粮食收获后的晾晒、烘干、仓储是保障粮食品质、减少损耗的关键。建议对家庭农场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标准化粮仓等设施给予更高的建设补贴和用电优惠,破解“丰收后的烦恼”。
——巩固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展农户施肥、农药调查,监测农作物的产量、施肥数量、喷药时间、品种、时期、方式等信息,建立常态化调查机制。统筹做好田间肥效试验,为优化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提供支撑。提升配方肥,综合作物养分需求、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效应制定肥料配方,强化配方发布,引导企业生产配方肥,做好配方肥供应。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与培训。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议组织更多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等,让我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同时,设立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展示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鼓励我们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引导节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的能力。一方面,支持“抱团发展”,鼓励并扶持家庭农场牵头成立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取消空头合作社,实现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产品,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议价能力。另一方面,稳定农资价格,建议政府建立农资保供稳价机制,在用肥用药旺季,通过投放储备肥、储备药和提供补贴等方式,平抑农资市场价格波动,降低农场(农民)生产成本。
作为一名在从事家庭农场种植多年的大户,薄振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征程中有着诸多感悟与切身体会。“我们农场有信心、有决心种好地、多产粮、产好粮。我们也坚信,在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引导下,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更坚实的力量。”薄振元总结道,“粮食安全,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