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紧抓“产、购、储、加、销”5大环节 大力推动绿色储粮节粮减损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11月18日,记者从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仓储设施建设提升 绿色储粮节粮减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省粮食和储备部门从粮食“产、购、储、加、销”等环节大力推动节粮减损工作,把实施节粮减损与“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齐鲁粮油”品牌打造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加快实施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为内涵的“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节粮减损成效明显。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的原则,全省不断推进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等技术的应用,应用环流熏蒸系统仓容2369万吨,应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2700万吨,应用机械通风仓容2980万吨,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据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与产业处四级调研员陈书亮介绍,在节粮减损方面,粮食和储备部门重点抓实四项工作。
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农户损失。粮食安全需要千家万户藏粮于民的“小粮囤”。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约8%。为改变这一问题,自2007年起,我国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山东作为粮食主产区,结合省情粮情,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持续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建设,加强农户科学储粮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安全储粮技术水平。据初步估算,山东省通过组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累计发放98.8万个农户科学储粮仓,科学储粮示范仓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严,防虫、防鼠、防火、防霉变,能够在3-5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5个百分点,年均助农减损约4.9万吨,增收约1.27亿元。
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减少产后损失。按照“五优联动”的工作思路,为提高粮食品质,高效兴粮惠农,2017年启动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子项,在全省84个产粮大县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80家,为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所需的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为主的社会化、专业化粮食产后“五代”服务,减少粮食霉变、抛洒,促进粮食产后减损4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促进粮食提档升级减少损失的作用,打通农民售粮“最后一公里”,推动储粮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服务转变。2020年以来,全省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1613万吨,节粮减损64.4万吨,价值16.7亿元。2020年汛期受灾严重的临沂市沂南县产后服务中心烘干受灾过水粮食 400吨。今年,聊城东昌粮食物流公司产后服务中心24小时轮替作业,1个月内烘干粮食2600吨,晾晒800余吨,有力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应用绿色仓储新技术,减少储存损失。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仓储环节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储粮技术,让粮食储存保质、减损、降耗、增效,实现粮食“常储常新”。国有粮库是粮食储备的主渠道。全省投入11亿元,完善仓储设施,维修改造仓容729万吨,功能提升仓容590万吨,建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的粮食仓储设施体系。大力实施绿色低温储粮,“仓顶阳光”工程建成光伏发电19.9兆瓦,铺设菱镁板59万平方米,仓内实施内环流控温储粮等“四合一”科学储粮新技术,减少损失损耗,提升粮食品质。大力实施智能化管理,总投资3亿多元建设“智能粮库”,在全国率先上线省级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近400个省市县地方储备粮库实现远程监管。通过实施“绿色、智能、精细、安全”储粮,有效降低损耗率,保持粮食品质。
争取政策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山东是国家第一批“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列入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任务、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省委1号文件。省粮食和储备局成立“优质粮食工程”推进领导小组,会同省财政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省委书记李干杰到粮食储备企业调研指导;国家粮食和储备局主要负责人到滨州、临沂等地调研,给予充分肯定。成功举办三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确定35家省级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结合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制作全国首部粮油科普动画《齐麦麦与鲁果果》,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大力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
据记者了解,9月9日至11日,以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举办。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山东省制定《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方案》。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与产业处四级调研员尚华也介绍了该局重点开展五大提升行动。
——开展法治保障提升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加强粮食减损法治保障。推动绿色仓储、口粮适度加工、全谷物标准、新型粮机装备等标准的推广应用。强化落实“一规定两守则”,进一步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科学指导节粮减损。
——开展粮食减损产后服务提升行动。通过网络、书籍、刊物等媒介,加大农户科学储粮宣传力度。巩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提供“五代”服务的积极作用。
——开展粮食减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改造提升粮食仓储设施功效性能,推广应用、合理适配节能环保、高效绿色的储粮技术,加快普及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机械装备,提高仓房的气密性、隔热性。推广粮食安全储藏新仓型以及“粮情早知道”、储粮虫霉绿色治理技术及预测预警技术,扩大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等安全储粮新技术应用范围,推进横向通风储粮技术。近期,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地方政策性储备粮库和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项目的通知》《关于组织申报省级区域性应急保障基地和政策性储备粮库绿色仓储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的通知》,目前,各地正在组织项目单位申报工作,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财政厅将组织专家评审,优选项目单位,突出节粮减损效能,以绿色仓储功能提升助力节粮减损。推动粮仓分类分级和规范管理,开展“粮食企业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以标准引领促进节粮减损。
——开展粮食减损产业效能提升行动。实施“粮芯计划”,提升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的精深加工转化率、循环利用率,提升粮食副产物附加值,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粮食产业优势聚集区建设,开展粮食领域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加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适度加工技术和装备开发,降低加工环节粮食损耗。根据原粮流通与粮油加工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粮食物流体系,推广新型专用散粮和成品粮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备、现代粮仓建设技术和物流配套技术开发应用,发挥现代物流作用,降低运输环节的粮食损耗。
——开展粮食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提升“齐鲁粮油”品质,引导群众健康饮食消费,降低消费环节粮食损耗。“十四五”期间遴选“齐鲁粮油”产品300个,争创“中国好粮油”产品100个,制定和完善10个“齐鲁粮油”产品团体标准。支持地方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提升区域粮食品牌影响力。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倡树先进典型,积极宣传节粮减损模范事迹,倡导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依托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推进 “爱粮节粮”进军营、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普及合理膳食等营养健康知识,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