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明确地热能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然、记者高杨报道 11月1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指导意见》明确了地热能“一基地两示范”“四类示范工程”等发展路径。“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目的在于更好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的有机整合;打造“四类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地热能发展。
据记者了解,“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是结合各市地热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开发实际,综合考虑产业成熟度、资源匹配度、需求迫切度等因素,科学论证后提出的发展定位,目的在于更好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的有机整合。
鲁西北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包括济南、淄博、东营、德州、聊城、滨州等市。该区域地热赋存最为富集,开发利用程度也相对较高。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技术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推进地热能在供暖(制冷)、种养殖等领域示范应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集勘查评价、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维管理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打造应用广泛、产业配套的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鲁南地热能清洁供暖示范区,包括枣庄、济宁、泰安、日照、临沂、菏泽等市。该区域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人口较为密集、供暖需求量大。应围绕清洁取暖这一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创新开发模式,加快推动地热能在民生供暖领域应用,建设一批地热能清洁供暖样板社区和村镇,打造清洁低碳、普惠民生的地热能清洁供暖示范区。
鲁东地热能特色融合示范区,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热资源品质好,但地热资源呈带状零星分布,开发潜力有限。应发挥地方产业经济优势,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开展地热能与农业、工商业等产业的综合利用,打造环境优美、多元利用的地热能特色融合示范区。
另外,为了让地热能真正“热”起来,山东省结合地热资源特点,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四类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地热能发展。
打造“地热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地热能稳定可靠,不受季节变化和天气影响,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可以与太阳能、风能实现充分耦合,弥补风光的周期波动性,也可以与天然气、空气能等供暖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有效满足居民清洁取暖需求。
打造地热能供暖“低碳社区”示范工程。地热能供暖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可靠的优势,且相比于天然气供暖、电供暖更具有经济性,是推进清洁取暖、实现散煤替代的重要方式。鼓励城镇社区优先利用地热能集中供暖制冷,可以探索出一条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清洁供暖新路径。
打造地热能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由于地热能的温度与温室种植、人工养殖孵化以及食品烘干加工等工艺过程所需温度接近,在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支持地热能与高效现代农业、渔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打造地热能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地热资源虽然开发潜力巨大,但也不能无序过度开采,尤其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按照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地热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能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为推进上述四类示范工程建设,将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研究建设100口地热井,加强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