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实践”之荣成:“三个三”工程赋能新型工业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高干、于丹、记者尹明波报道 近年来,荣成市工信局全面落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锚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稳定工业经济基本盘,增强产业发展创新力,打造数字经济增长极,强力推进“三个三”工程,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03.7亿元,增长2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位列威海八区市第1位,获评全省工业强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为全省上年度唯一同时获评上述两项重大激励的县(市、区)。2024年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获评全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县,为威海唯一获评。
打造3个板块: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
——支柱产业板块稳中求进。
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产业。产业链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55家,近年来,以加快产品创新为主攻方向,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影响力。一是加大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培育,提高产品竞争力,例如泰祥、好当家、海之宝、蓝润等品牌被评为“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品牌”;“好当家”“泰祥”荣获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荣誉称号;5月份,“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公布,其中赤山集团品牌价值21.72亿元;泰祥食品品牌价值20.21亿元。同时,积极参加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大会、良之隆2024中国食材展、欧洲水产展等展销活动,进一步推广产品品牌影响力。二是加大市场扩张力度。坚持提品质、走高端,利用本土资源优势进一步研发新产品。例如,泰祥集团现有产品种类已达200多种;味岛食品能根据客户和市场需要,及时研发虾排、牛肉酱等新产品。部分企业在其他沿海地区开拓市场,例如,泰祥集团在海南建立高远食品有限公司,在广东建立汕头志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扩展省外市场份额。同时,以做大海洋食品产业规模为方向,推进海汁味冷链海带产业园、南光食品磷虾产业园区、和福源海洋食品冷库等10多个海洋食品项目建设,定期调度项目进展,解决梗阻问题。三是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加工效率。例如,赤山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鱿鱼自动化加工设备,结合自主创新设计形成了全套流水线加工工艺,提升加工效率40%以上,其中多项技术工艺均属于国内首创。
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依靠黄海造船、造船工业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培育和招商力度,集群汇聚规上企业21家,整船年产能100万吨、修船千艘次以上,客滚船占全国市场份额60%。立足本市海工装备资源优势,梳理整合全市岸线、港口、海域资源,确定了八大船舶及海工装备招商重点板块,制定了《荣成市船舶制造及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产业招商规划》。骨干膨胀上,推进黄海造船手持的60多艘集装箱船、多用途重吊船、冷藏运输船等各类型船舶订单交付;支持鑫弘重工新建LNG船、双燃料船维修车间,打造北方首家具备LNG船、双燃料船维修能力的企业。产业配套上,发挥本地压力容器、电机、锻压等配套装备特色产品优势,抢抓风能、核能风口机遇期,组织石岛重工、华力电机、华东锻压、中船线缆等本土企业进行核电装备、风电配套等领域产业链供应。今年6月,荣成市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板块快速崛起。
瞄准电子信息产业,立足于“抓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做好“数字产业化”文章,加快歌尔科技、歌尔微电子、芯长征等龙头企业的体量膨胀速度,迅速在省内、国内占有一席之地。
在龙头引领上,依托歌尔科技智能主机产品智慧工厂建设,持续扩大虚拟现实游戏主机设备生产,年产量超过1000万台;歌尔微电子MEMS麦克风传感器产能年内突破20亿只,新上压电陶瓷传感器产品生产线,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智能传感器研发与制造基地。推进芯长征封装功率器件产品由工业级向车规级的迭代升级,加快车规级新型功率器件智能化产线投入使用,车规级产品占比达到90%以上,打造国内车规级IGBT封装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配套延伸上,重点是以荣成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园和歌尔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加强对链主企业配套需求、现有配套企业及周边配套资源的梳理,针对性延伸产业链其他关键环节,形成集群配套优势。重点建设蓝方舟智能贴片、中迅杰精密注塑件生产、阅微电子功率器件检测设备等项目,提升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
——特色产业板块放大优势。
房车产业。立足基地出口优势,围绕产业链完善、补齐短板,实行差异化、融合化发展。积极开拓新市场,康派斯美国工厂已完成建设,星羽房车在韩国全资新建海外仓。差异化发展上,进行分类引导,积极研发新产品,解决同质化问题。重点支持康派斯以奔驰系列产品底盘为主,走高端产品路线;已开发中置轴物流车、多功能应急指挥车、中医理疗车等专用车型。集约化发展上,聚焦房车“中央厨房”理念,规划实施总投资1.5亿元的康度金属表面处理项目,满足房车及零部件本地化、个性化电镀需求。融合化发展上,立足打造“房车+旅游”生态区,加快构建房车营地、房车体验、房车租赁等产业链条。建设了布鲁威斯号房车营地、瑞泽·海驿站小五队区域等房车营地项目;加大与首旅集团等公司合作,推动“成山·欢乐海”文旅品牌与房车体验深度融合;力促房车租赁产业发展,康派斯、龙河车业等企业已在烟台、威海等地开展房车租赁业务。
电机产业。围绕实施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设专业园区载体,以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建设集科研开发、企业孵化、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化电机产业园。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利用柔性制造系统,实现自动化排产、订单化生产,重点支持华力电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立体库、恒力电机数据交互平台等项目建设。持续做强本地配套,支持有研稀土公司牵头组建先进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创新联合体,提升全市磁性材料及电机产业本地配套水平。
构建3个体系: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工业技改创新联动体系、数字经济转型赋能体系
构建“月度分析+重点研判+升规纳统+亩产评价”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月度分析,就是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运行调度,落实经济指标月度分析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协调影响运行的实际性问题,强化上下游衔接服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确保工业经济稳增长。重点研判,就是对歌尔科技、成山集团等重点企业,提前了解企业生产计划、指标运行等情况,预判对全市重要经济指标影响度,及时调度增长计划,为稳增长打好基础。升规纳统,全方位做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升规纳统工作。工业企业升规纳统,通过调度汇总上年度营收超过1300万元企业、新增投达产企业等关键要素,建立“小升规”目标企业培育台账,跟踪对接,力促早日升规。技改项目升规纳统,深入挖潜新立项项目,跟进服务好纳统“种子”“准规上”企业,力促更多备案的重点项目入库纳统,为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做好项目储备。亩产评价,就是实现工业企业应评尽评,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促进水、电、土地、信贷、税收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全面落实,提升土地高效节约利用水平。
构建“技改服务+产品创新+平台支撑+人才保障”的工业技改创新联动体系。技改服务,重点推进“百项技改”助力“百企转型”行动,分行业推广全省技术改造优秀案例,组织省内外高水平技改服务商,常态化开展技改免费诊断,针对房车行业的焊接流程、电机行业的物流仓储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产品创新,扎实推进好首台套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三首”工程,进一步提升机床、电机、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技术水平。通过“三首工程”的推进,今年以来已有24个项目获批2024年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平台支撑,引导浦林成山、康派斯等企业做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运营维护,支持好当家海洋预制菜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培育建设,整合汇聚创新资源,打造行业创新平台。人才保障,通过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引进高端技术研发人才,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一张路线图+一个转型路径+一套机制”的中小企业转型赋能体系。坚持从中小企业视角出发,通过“数字化”的问诊把脉和“看得见、算得清”的看样学样,引导企业“愿转”“会转”“敢转”,今年以来,共获批省级以上数字经济类荣誉10项。规划一张路线图,就是:立足5大制造业产业链,每条链上选择2个细分行业、不少于2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年内重点抓好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链内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争到2026年,实现2条标志性产业链、4个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实施一个转型路径,就是:按照分类施策、整体推进的思路,对未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实行“一企业一档案”管理,对已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实行“一项目一档案”管理。力争每年推动100家左右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年内确保获批的浦林成山、吉海智能、康派斯车辆等3个省级“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项目落地生效,形成带动效应。健全一套机制,就是:全方位融入山东省建设的首家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充分利用中心汇聚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联盟、山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协会等400多家服务商资源以及1000多套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定期上平台、用平台机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
强化3个支撑:重点项目、企业培育、争资立项
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市镇两级对接服务包扶机制,服务好总投资190亿元的荣成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库和总投资140亿元的威海市级工业重点项目库,推进开工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见成效,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稳固增长。2024年1-6月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1%。
加快企业梯次培育。按照因企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全面制定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形成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次培育格局,推动更多企业跻身国家级、省级特色企业行列。截至目前,荣成市共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瞪羚企业1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
抢抓机遇争资立项。今年以来,荣成市工信局系统梳理了17项国家级政策、41项省级政策,截至目前,共支持80余家企业获批省级以上资质、试点示范项目等重要荣誉26项。其中,获批促进工业稳增长及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培育企业等2项省级督查激励,是全省在工信领域获得激励最多的县(市、区)。下一步,荣成市将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工业数字化融合提升为方向,举办政策解读专题会议,全面提高政策对接和项目申报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