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实践”之乳山:核能供暖“绿色低碳”,百姓过冬“暖意浓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孙玉良、记者尹明波报道  乳山市引入海阳核能供暖项目,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和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地方实践,也是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的核能供暖项目成功案例。2023年4月项目进场施工,11月25日正式投运,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目前已完成首个供暖季运行,实际供暖面积约610.6万㎡,供暖安全稳定,效果良好,受益百姓过冬“暖意浓浓”。

近年来,乳山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盯能源转型,充分发挥紧邻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海阳)的区位优势,自海阳市2019年开始试点核能供暖以来,积极加强沟通联系对接核能供暖事宜。2022年6月28日,乳山市、海阳市、国家电投山东核电签订《乳山引入海阳核能供暖项目框架协议》,乳山向跨入清洁取暖城市行列迈出坚实一步。

精心谋划,破解长输供热路径阻碍

精选前沿技术,破解技术壁垒问题。乳山与海阳分属威海、烟台两地,相隔30多公里,如何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热效率、保障热水输送稳定性成为关键。为此,乳山市组织住建、热力集团等相关单位开展可行研判、桌面推演,并邀请专家进行广泛比对、多方论证,最终采用清华大学吸收式大温差远距离换热技术,实现了长输管网120℃供水、30℃回水,突破常规换热器换热温差极限,热量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高50%以上,有效提升长输管网输热能力,全力保障大规模跨区域核能供暖顺利实施,相关做法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等机构肯定。

提前宣传释疑,破解安全顾虑问题。针对群众关注的核能供暖辐射问题,乳山市积极开展核能供暖知识普及,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引导,打消群众对于核能供暖的安全疑虑。为保障核能供暖的安全性,采取了水循环热量交换“三端闭环”运行模式,实行前端、中端、末端换热用水“封闭循环、物理隔离”,实现热量有交换、水源无接触、安全可保障,核能供暖“安全可靠”理念深入人心。

严格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建立协调推进体系。工作推进中,乳山市政府牵头,组织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及属地镇区等相关单位、参建企业,成立项目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会商研判、常态沟通对接、现场推进落实等工作制度,定期碰头研究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难点堵点问题,组织开展设计单位技术答疑,开展施工技术观摩交流,并就下步推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桌面推演,动态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明确下步施工节点计划,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50余个,项目启动后仅用24天就完成了全线21.1公里管道地面清表工作。针对长输管道路由横穿2处高速、2处高铁、2处公路、3条河流,且横跨汛期施工条件复杂、难度较大的实际,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加强技术攻关,最大限度抢工期、赶进度,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工程进度。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坚持把质量安全摆在首位,根据供暖范围、目标温度、管道长度,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设立质量管理团队、质量负责人,对项目团队成员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定期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全过程质量反馈机制,对工程推进中各个环节持续开展质量监控,及时收集、反馈整改问题,确保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特别是为保障长输供热稳定性,经过反复筛选,选用最适宜长输供热的L290M高强度国标管线钢,严格执行国家现行Ⅱ级标准,对管道焊缝进行100%探伤X射线无损检验。

强化保障,创新建立安全稳定运维机制

构建联合运行调度机制。由海阳核电厂、海发集团和乳山热力集团共同成立联合调试小组,在乳山设置核能供暖调控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构建覆盖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及能源站的运行调度网络,确保供热链条每个节点零延迟、快反应。

优化动态运行监测机制。搭建智能运行监测平台,对供暖系统源、网、站、户等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建立用户反馈响应机制,一旦发现供热问题,随时调派供热服务人员上门服务。

健全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制定《核能供暖试运行方案》《核能供暖热网应急预案》《核能供暖调度运行协议》等,建立突发状况联动反应制度,日常运行情况“一小时一互报、一小时一共享”,互通温度、流量、排气排污以及管道巡检等情况,及时排除故障隐患。成立应急保障队伍,供热季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定时对能源站设备进行巡检,记录供水、回水压力和温度等数据,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确保设备常态稳定运行。

乳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海阳核能供暖项目,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有效解决了城市供暖传统能源的依赖问题,有力推动了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开创了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首先,在清洁供暖上实现了降碳提效。核能供暖作为一种“零碳”供暖方式,在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引入核能供暖之后,与上年同期相比,节约标煤9.9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27万吨、二氧化硫419吨、氮氧化物117吨,成功探索出一条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清洁供暖新路径。其次,在热源供给上实现了降本提质。核能供暖项目投运后,通过实施配套供暖设备智慧化改造,主城区供暖能力由630万㎡增加到900万㎡,供暖能力提升约40%,有力补齐供暖能力短板。区域热量分配更加精准,年可降低热耗7%、节省供热成本约1300万元,有效满足主城区发展中远期规划需求。较之传统燃煤供暖,核能供暖项目建设标准高、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停运概率小,有效降低了以往严寒天气煤炭锅炉高负荷运转易停炉的风险。2023年度供暖季,全市采暖用户平均室温较往年提高2-3℃,供暖诉求量同比下降38.6%,群众对供暖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日照岚山发改局:多维发力,保障招投标环境风清气正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体改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海洋处党支部开展“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助力海洋强省建设”专题调研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举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绿色能源

“党旗领航 三色担当” 华能山东公司奋力谱写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山东篇章
今年潍坊市潍城区将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
“发展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 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
泰安市泰山区召开非直供小区供电设施改造推进会
山东: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蹚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山东路径”
山东: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彰显泰安担当 储能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齐鲁粮油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烟台:创新“陆海粮仓”协调联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用好粮食储备“蓄水池”,山东力保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山东聚力打造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山东:储运、加工、配送、供应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连续4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 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山东掌握“密码”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济南召开2025年全市粮食工作暨价格工作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3月第4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基本稳定走势
临沂:粮油副食价格稳定,猪肉鸡蛋价格下降(3.28)
泰安:肉蛋价格稳中略涨 蔬菜价格有涨有降(3月20日-3月27日)
本周青岛粮油价格基本平稳,鸡蛋价格略有下跌(2025.3.22-3.28)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3-28)
东营:本周鸡蛋价格略涨,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菏泽市场主要粮油肉蛋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3月20日—3月27日)
3月27日枣庄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行情稳定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