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看山东之东营:带动群众就近务工 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林志凯、牛雷、记者尹明波报道 “用人工,则贫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赈,莫便於斯。”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东营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带动群众就近务工、破解群众增收难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以工代赈各项工作,推动全市以工代赈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提质增效。
细化完善制度规范,回归“赈”的初心。今年以来,在原以工代赈工作机制基础上,东营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建立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的通知》《关于在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以工代赈促进本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重点任务及县区、部门职责,全市上下“一盘棋”,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政策培训交流,组织市有关单位和县区(开发区)负责同志赴先进地市开展考察学习,多次召开全市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会议,通过政策解读、现场答疑等方式,帮助各级干部全面掌握“十四五”以工代赈政策导向,深刻理解“工程项目是载体,就业增收是目标”的政策内涵,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向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转变。
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提升“赈”的成效。抓实抓细群众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等关键任务环节,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督促项目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尽可能创造更多务工岗位,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不断扩大农村就业容量。2023年,全市共梳理确定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清单项目38个,初步统计,全市今年已开工项目36个,2023年度完成投资73.59亿元,带动务工人数5610人,发放劳务报酬10061.12万元。
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宽“赈”的渠道。按照国家、省关于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相关要求,东营市着力强化部门沟通衔接,充分调动市县积极性,储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有效促进农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垦利区董集镇农村集中供水设施改造提升、2024年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丁庄街道刘道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等2个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申报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
建立考评体系,确保“赈”的质量。针对个别县区等待观望、热情不高、认识不到位等现象,该市将以工代赈工作纳入市对县区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实行“日常督”与“年终评”相结合,采取县区自评、市级核查方式,实施年度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表扬激励、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要依据,同时通报县区政府。
东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精神,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再接再厉、真抓实干,持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更大力度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以更实举措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在家门口有活干、有收入,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切实让以工代赈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