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实践之泰安:聚焦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阴军伟、宋辉、记者尹明波报道 自2017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泰安市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部署要求,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择优申报,提高创建成效成果。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泰安市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广泛发动,择优申报,严格按照创建条件和要求,认真选择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具备一定基础、创建意愿积极、发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明确、示范作用显著的园区申报国家和省级示范园区。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园2个,即新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泰市良心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示范园1个,即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第四批省级示范园创建名单2个,即岱岳区仙草谷黄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泰安市泰山百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认定和正在创建数量居全省前列。
因地制宜,探索多种融合模式。泰安市注重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形式多样的产业融合模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尽量避免同质化发展和重复建设,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已认定和正在创建的5个国家和省级示范园中,新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新泰市良心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功能拓展型,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多业态复合型,岱岳区仙草谷黄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产城融合型,泰安市泰山百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农业内部融合型。
梯次培养,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培育,提升创建工作质量,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泰安市建立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梯次培养机制。自2022年开始,泰安市发展改革委设立市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储备库,根据各县市区、功能区申报情况,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5个示范园将纳入第一批市级储备库,今年2个示范园列入了第四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今后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时,将优先从纳入市级储备库的示范园中择优提报。
强化领导,持续加大督导力度。泰安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指导,始终把创建国家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并作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创建过程中,指导有创建意愿的县市区成立专班,组织开展创建方案编制,认真开展审核筛选工作,督促创建单位认真落实创建方案,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加强跟踪检查、调查研究、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积极推动土地、财政、科技、金融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示范园的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泰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泰安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高效设施农业为基础,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开展对上争取为手段,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建立梯次培养机制,加强业务指导交流,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质量发展。
——加强支持培育。统筹利用各项涉农资金支持示范园建设,保障用地需求,完善示范园的设施条件,积极打造发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明确,规划布局合理、建设水平领先,产业特色鲜明、融合模式新颖,配套设施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的示范园。继续加强储备库建设,加强对示范园建设情况的跟踪检查,实行“有进有退”动态管理,及时剔除不合规示范园,补充报送优质示范园。
——加强探索创新。继续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典型和示范效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开展,积极探索打造 “泰安经验” ,为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共同富裕增添新活力。
——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组织示范园认真梳理总结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媒体手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复制推广,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