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全球产业价值链重塑中的碳解锁:现实与路径

刘佳   田金方

当前,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上升,地缘冲突和地区危机的频发背后,往往是大国间的力量博弈,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衰退风险,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放缓、跨境资本流动减速、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和需求预期的转弱。危机之下,国与国之间以经济依赖与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交往关系脆化。从上层建筑角度来看,对市场价值的关注由效率观转向安全观,已成为一国阁揆集团在谋划国际合作关系时的“灰犀牛”现象,可以说,国际产业链条正面临“脱钩断链”的威胁,这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历史新阶段。

截至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其中制造业连续13年居于世界首位。中国,既是资源国,又是生产国,面对内卷化历史浪潮和传统规则失序,争取在产业链位置的排位赛中占优,完成贸易结构的深度调整,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量之锚。为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重申绿色转型,同时亦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并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然而,我国产业经济领域的碳锁定问题依然突出,具体说来,碳锁定描述的是工业经济受制于碳基技术和相关制度,长期处于传统能源体系的稳定状态,该状态中的技术试错成本、利益重分配等多重主客观因素促使生产部门怠于革新,造成环境污染和产业板结,延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角色转换。因此,要推动碳解锁,实现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兼顾,必须加深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产业布局和区域协同应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禀赋优势。资源消耗、环境承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向来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热点话题,而资源诅咒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多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认为:资源诅咒,与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挤出、相关制度等因素的关系密切,这也是产业经济理论中的碳锁定态的基本特征,按照碳解锁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第一,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之际,全产业布局应降低对重要矿产的依赖程度,向非资源依赖方向和清洁化生产转型,预防长期资源型投入产生的路径依赖和对其他新兴行业的挤出效应,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第二,对于具备明显资源优势的地区,着力提高开发利用率和提升资源产品附加值,控制初级产品的外贸出口,坚决杜绝“荷兰病”等路径依赖现象,第三,对于森林、河流等生态景观资源,依法严禁消耗性开采,增加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综合开发利用转移到第三产业,发展旅游、康养、亲子研学类项目,把“绿色青山”由产地转化为销地,也把资源禀赋优势从诅咒变为祝福。

技术突破和高端制造成为应对供应失序的最优解。2016年,英国脱欧、激进派政客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系列政治事件,似乎揭开了世界逆全球化思潮的大幕,加征关税、断供制裁和引导回迁等过甚强调国家安全的思维和做法,使得全球的供应链愈加脆弱。从碳解锁角度来看供应失序问题,其实践路径大体为末端治理、连续性方法和隔断方案,第一,面对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前沿领域构筑起“高墙小院”,目前“卡脖子”的技术难关往往是从0到1的成果创新,这是开创新局面的隔断方案的重要实现方式,它能够直接打破固有“技术-制度综合体”,从而解决现存的多数难题;第二,以我国产业结构所面临的现实和压力来看,更加广泛的优化连续性方法升级换代,“补链强链”,配合市场规则实施隔断方案换道超车,“建链延链”,能够极大的稀释供应链难题,降低外部风险敞口;第三,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网络空间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新一轮主导权争夺的主要战场,依托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建设,助推高端智能制造等新兴战略型行业高质量发展,主动完成资源配置重组分配。

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主导权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数百年工业文明,西方拓展海外分工带动了效率提升,也加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分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序列已成为一国经济实力的硬核体现,相比之下,制造国的产业竞赛,资源国的存量博弈,消费国的贸易壁垒只是具体表象,制定规则、沽定价值、掌控舆论和裁定是非等话语权才是世界经济的顶层设计,是应对国际差序关系的重要资源。掌握话语权高地须企业、产业和国家层面的多部门联动,包括:第一,领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为主的国家交往中,标准即是通行证,又是闭门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握有切蛋糕的刀。头部们亟需从做产品到定标准,将高端制造打上中国“烙印”;第二,把握国际生产微笑曲线的两个顶端,才能形成国际话语体系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组织协调,持续推动产业链整体品质基准的提升,打造全链标准,除了品牌、技术,更要综合运用市场容量、消费偏好、文化底蕴等优势要素赋能标准制定权属;第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依托自由贸易区协定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平台,提高标准推广实施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掌握发展和安全并举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现阶段推动碳解锁综合治理,是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核心要求,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应该认识到,新兴产业发展的开拓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也会是世界新经济的未来引领者。[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统计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多维破局融资困境,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与滨州高新区举行低空经济发展情况座谈交流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赴滨化集团调研听取“十五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
泰安市举办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
山东金乡组织开展2025年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
山东: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烟台市牟平区:扎实开展人防警报设施维护管理 全面筑牢城市防空防灾预警防线
潍坊市发展改革委:服务全市大局 争当实干标兵

绿色能源

发展清洁能源・共享低碳未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15日在烟台启幕
力求打造标杆盛会 烟台多维度推进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筹备工作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塑强美丽山东绿色动能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新篇章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铆足干劲打牢“十五五”基础
山东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3%
国家电投山东公司:海风、储能再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绿动”齐鲁 国家电投在山东半岛南续写ESG答卷

齐鲁粮油

“绿色优储”守好“齐鲁粮仓”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现有百亿企业10家——上半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煎饼”进京“赶大集” ——山东煎饼亮相全国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山东农发行累计发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下贷款18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650万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首期成效显著,二期正式启动
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力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齐鲁粮油”中国行兰州推介会暨2025鲁甘粮食产业发展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
山东蒙阴抓实应急演练,筑牢粮食仓储安全屏障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8月18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菏泽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运行周分析(8月7日—8月14日)
济宁:8月上旬蛋价承压走低,蔬菜价格小幅上行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周运行分析(8-15)
山东沂源:鸡蛋和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7月份山东博兴肉蛋价格上涨,环比略涨,同比下降
青岛:精准监测稳物价,护航啤酒节盛会
滨州:降雨影响蔬菜价格上涨,肉蛋价格稳中微降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