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看山东”之宁津:创新构建绿色安全智慧粮仓体系
中国发展网讯 山东省宁津县粮油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落实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以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储粮改革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水平,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全、智能的现代化粮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绿色储粮硬件基础
公司秉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原则,委托山东省粮油工程设计院对库区进行科学规划,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10栋标准化仓房,总占地面积80亩,总仓容规模达6.5万吨。仓房采用气密门窗、防潮地坪及智能通风系统,主体结构符合准低温储粮标准。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优质粮食工程“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方案》要求,成功申请上级财政资金470万元,推进绿色仓储设施升级。新增仓储专用空调、内环流控温系统,优化智能粮情检测、机械通风与环流熏蒸等工艺,全面实现准低温绿色储粮。引进移动式液压翻板卸车机、环保除尘清理筛、全自动智能扦样机等先进设备,显著提升出入库作业效率30%,降低扬尘与噪声污染50%,从源头上减少粮食破碎和环境影响。
推广绿色科技应用,助力生态储粮与减损增效
通过重点推广机械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及横向通风等绿色储粮技术,公司全面推进生态化、节能化、低损化的储粮模式。
打造绿色安全生态储粮仓。全面采用仓储专用控温设备替代传统空调,实现仓内低温环境,节能率达27%,年节电约5万千瓦时。通过内环流控温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仓内温湿度,夏季平均仓温由35℃以上降至25℃左右,湿度由75%以上控制在40%以下。低温抑制粮食呼吸作用,延缓品质变化,同时显著减少虫霉发生,熏蒸药剂用量平均减少2g/m³,化学药剂年使用量降低30%,粮食污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储存品质检验表明,小麦面筋吸水量和品尝评分值等关键指标保持稳定,实现了绿色、高效、安全的储粮目标。
构建节能减损智能系统。部署通风窗执行机构184台、通风口执行机构32台及智能控制柜8台,依托智能通风系统,根据实时粮情、气象条件与通风策略,自动调控通风设备运行,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粮食损耗。实施绿色仓储项目以来,粮食储存损耗率降低0.6%,储存周期内减少粮食损耗约300吨,节约成本72万元,保管人员劳动强度下降60%以上。
强化数字化管理,构建智慧粮库监管体系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加快推进“智慧粮库”建设,集成应用粮食购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粮情检测、通风、熏蒸、能耗等环节的智能化管控。
依托物联网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推行“一卡通”管理,为运粮车辆配置电子标签,实现从入库、质检、称重至出库全流程自动数据采集与传输。库区设置83路高清摄像头,实现储备粮动态监管覆盖率100%,全面构建“无盲区、可追溯、实时化”的监管网络,确保粮食“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
建设智能集成平台提升监管效能。“智能粮仓控制系统”整合粮情检测、通风、熏蒸、能耗等8大功能模块,数据实时对接国家和省级监管平台。系统具备AI分析能力,可自动研判粮温、湿度、虫情等数据异常,及时预警并生成处置建议。2023年系统升级后,实现库存数量、质量、位置“三透明”,监管覆盖率达100%,管理效率提升50%。
数据驱动管理效能全面提升。仓储人员通过粮食购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粮情,系统每日生成分析报告,精准指导通风、降温等作业,实现储粮管理规范化、粮情数据可视化、库存账实一致化、保粮措施绿色化和动态监管智能化,推动粮库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年节约人工成本约80万元。
公司将继续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加大技术创新与应用力度,扎实推进宁津县地方储备“智慧粮库”建设,持续提升粮食仓储管理效能,全面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守护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山东省宁津县粮油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