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看山东”之齐河:探索保障粮食安全新路径
中国发展网讯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探索保障粮食安全新路径。
强化地方储备粮油管理,确保储存安全
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地方储备粮总量计划。齐河县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区保持六个月”、“每人一天一斤粮”口粮储备要求,已足额落实储备标准,可满足全县口粮供应。同时,按照山东省政府关于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10天以上供应量,确保应急状态发生初期的供应要求,落实成品油储备及成品面粉储备。
强化督导储粮企业提升储粮水平。为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中心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储备粮定期监管机制,每月对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定期开展地方储备粮管理和储存安全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强化信息化手段在粮食监管工作中的运用,切实发挥信息化“利剑”作用,储备粮油实现信息化和动态监管全覆盖。
推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全县建设应急供应网点共16处,其中包括县政府驻地示范网点1处,各乡镇(街道)政府驻地基层网点15处,并为全部网点购置了货运三轮车等保障物资。
定期开展粮食应急供应演练活动。8月20日,中心联合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开展了2025年粮食消防安全与应急供应演练,演练总体设置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和应急粮油调运供应两个场景。通过演练,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粮食应急保供水平。
加强粮食执法检查,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加强粮食执法检查力度,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围绕粮食收、储、销等重点环节,以“日常巡查+风险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排查风险隐患,保障全县粮油购销活动平稳有序进行。同步摸清县域内粮食代存业务网点底数,开展代存业务风险排查,全力保障农户存粮数量真实、质量安全。
加强粮食流通信息统计,打好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按照粮食流通统计要求,每月底进行粮食流通数据统计,接收全县粮食收购主体报表,对报送数据进行审核、汇总、上报;加强市场监测预警,扎实做好价格监测工作,密切注意市场行情,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发挥“12345”和“12325”前哨作用,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用粮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深化改革创新,做足全链条节粮减损文章
在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的前提下,齐河县坚持以“减损”换“增产”,持续推动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向纵深发展。
整县制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建成粮食综合服务中心16处、智能恒温粮仓38座、粮食烘干塔33座,日烘干能力达到1.1万吨,粮食从田间地头直接到产后服务中心烘干入库,降低中间环节损失损耗,年可减损万余吨,探索出了一套产粮大县补强产后减损短板的有效方案。
探索绿色优储技术。以国有粮库为载体,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完成粮食入库、储存、出库全环节智能化作业,库存粮食实现“低温、低氧、低能耗”绿色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入库、储存、出库等全环节粮食损失,粮食合格率达100%。
加大节约粮食宣传力度。严格落实《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要求,充分发挥部门牵头作用,强化沟通协作,结合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科技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全方位开展爱惜粮食、反对浪费宣传活动,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齐河县将着力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持续强化流通监管力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发挥地方储备粮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粮食应急保供能力,确保全县粮食购销活动依规平稳开展,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山东省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