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为民营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2024年以来,全省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四破四立”,聚力抓好国家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注重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推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结对开展定制化金融服务
弘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开展“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走访活动,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59家金融机构、2200余支金融伙伴团队服务民营企业8万家次,为1.8万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超4000亿元。
(二)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实体经济“毛细血管”,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个体工商户育苗行动,挖掘优质个体工商户,对有融资需求的逐一制定综合培育方案,做好首贷培植,提高信用贷占比,提升创新创业主体金融资源获得率。截至11月底,全省民营企业有贷户达到27.6万家,较年初增加1.9万户。
(三)主动做好资金接续服务
针对民营企业反映的审批慢、续贷难等困难卡点,实施“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行动,四季度组织省级金融机构赴潍坊、济宁、滨州、临沂、聊城等市集中开展服务对接活动,凝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四方合力,推动1303个项目、3076.87亿元融资项目提级办、现场办,每日调度、限时审批,确保贷款应纳尽纳、应批尽批、应放尽放,集中金融资源攻坚融资难题,盘活畅通民营经济资金循环。
二、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
(一)用好境内外资本市场,推动上市发展
制定《关于推动全省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实施上市突破、公司提质、机构进位、债券扩面、生态优化“五项工程”。依托港澳山东周、新加坡山东周,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转型升级,今年我省新增5家上市公司。目前,全省境内上市公司309家,民营企业占比达到62%。
(二)用好金融增量政策,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抢抓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试点9月实施机遇,推动济南、青岛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75亿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已有16家民营企业进入投资标的项目库。抢抓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9月出台机遇,支持上市民营企业稳定市值、高质量发展,已有2家民营企业(全省3家、全国23家)首批获得资金支持。抢抓证券公司互换便利政策工具9月创设机遇,支持中泰证券获得首批申报资质,并获批100亿元额度,重点投向我省优质民营上市公司。
(三)用好区域性股权市场,强化培育服务
发挥齐鲁、蓝海两个股权交易中心作用,组织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各类普惠金融培训活动,打造“专精特新”专板,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今年以来新增挂牌民营企业160家,累计达到8798家,实现融资690.86亿元。
三、有效解决痛点堵点问题,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
(一)完善处置工作机制,聚焦风险化解重点
完善全省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强化监测预警,确保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一企一策”加快推进重点企业破圈断链,统筹协调金融机构不抽贷不断贷,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二)提供普惠担保增信,解决抵质押物痛点
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帮扶力度。截至11月底,省农担、省融担公司担保(再担保)业务余额分居全国第1位、第3位,惠及全省23.49万家民营小微企业和农户。
(三)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化解转贷续贷难点
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续贷对象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同时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截至11月底,全省银行机构新发放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金额2801.03亿元,同比增长13.49%。
(四)数字赋能精准画像,疏通信用信息缺失堵点
实施数字金融惠企十大攻坚行动,搭建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接通并有效应用市场监管、人社、住建、科技等37个部门、227类数据;与16个市级融资服务平台全部连通,初步建成全省综合融资服务一张网。截至目前,已为330余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提供数据增信,切实将信用数据转化为“真金白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聚焦完善征信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金融机构监管效能等方面,落实既有政策抓细抓牢强普惠,破解问题制约创新创造优机制,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中共山东省委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