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山东省分行:金融甘霖润泽齐鲁丰收梦
中国发展网讯 秋色过半,丰收在望。放眼齐鲁大地,已是一番“十里西畴熟稻香,垂垂山果挂青黄”的景象。恰如庄稼离不开雨露滋养,这幅丰收图景,同样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
近年来,建行山东省分行深耕乡村沃土,将金融服务融入乡村振兴脉络。截至8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2221亿元,较年初新增186.5亿元。数据背后,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智慧大棚、一条条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一家家活力迸发的农业企业,更是越来越多农民鼓起来的钱袋子。
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济宁市鱼台县作为山东省重要粮食产区,“鱼台大米”年产量超7亿斤,在保障区域粮食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鱼台县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防护及农机购置等工程,全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在这一过程中,建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前期,建行济宁鱼台支行主动对接农业部门与项目单位,深入了解项目需求,为鱼台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最终,成功为项目投放高标准农田贷款7400万元,用于支持4万亩农田改造。
随着贷款的投放和项目的实施,该高标准农田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灌溉效率大幅提升,土地平整度和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生产格局已然形成,同时,实现节水节肥30%、亩均增产约100公斤,地力显著提升。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7400万元金融活水的涌入,恰是建行山东省分行坚守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经营理念,准确把握“藏粮于地”战略部署,加大粮食领域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一个生动注脚。今年以来,建行山东省分行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建“基”助农行动,纵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已投放高标准农田贷款2.7亿元。
突破传统信贷思维,盐碱滩涂变“粮仓”
东营市垦利区,黄河从这里入海。过去,4000亩盐碱地上寸草不生,宛如“白色荒漠”。如今,伴随着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持续推进,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正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一粒粒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
盐碱地变身“大粮仓”,离不开系统的生态改造和持续的资金投入。然而,前期投入大、粮食作物收入和利润较低;且改良盐碱地属于农业用地,产权分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格抵押物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盐碱地综合利用相关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面对诸多痛点,建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响应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刻洞察盐碱地治理过程中资金投入量大这一关键需求,进一步加大对盐碱地改良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好盐碱地改良的金融服务。
以东营捷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承担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项目,涵盖63633亩盐碱地、涉及6个乡镇。项目通过田块建设、灌排节水、道路设施、土壤改良等工程的实施,实现盐碱地垦造与耕地改良,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农民收入。
项目实施前,企业同样遇到了融资难题。了解情况后,建行山东省分行突破传统信贷思维,结合农业高投入、低产出、回报期长的特点,为该项目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并批复盐碱地改良贷款15200万元,期限15年。在当地同业率先实现了对规模化盐碱地改良的资金支持,为盐碱地改良贷款业务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截至目前,建行山东省分行在盐碱地改良项目支持上已取得丰硕成果,成功通过2个盐碱地改良项目,授信金额超2亿元;同时,还有3个项目正稳步运作。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建行山东省分行支持的盐碱地改良面积累计将达到12.8万亩,昔日的“白色荒漠”正在不断长出绿色希望、孕育丰收胜景。
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助推设施农业升级
在淄博沂源,一片占地1.5万亩的现代苹果产业园正焕发勃勃生机。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数据,现代化机械穿梭田间——这片曾经的“老果园”如今已成为科技赋能的“示范园”。改造后的果园不仅果品质量明显提高,还带动了4.5万果农增收。
而这背后,离不开建行山东省分行2.5亿元设施农业贷款的精准助力。
此前,面对沂源苹果产业长期存在的“树老、人老、管理模式老”难题,建行山东省分行创新设计了一套“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综合服务方案。该方案不仅提供长期限、灵活还款的信贷支持,更引入“利润分成”机制,确保苹果产业增值收益有效反哺农民,真正实现了“兴产业、富百姓”。
当然,这只是建行山东省分行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建行山东省分行将设施农业贷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设施农业“融资难、融资慢”痛点,分行建立专项推动机制,组建三级专管员队伍,深入对接农业主管部门和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对接一批、审批一批、投放一批”。
从支持沂源苹果园改造,到助力寿光蔬菜大棚升级,再到推动沿海智能渔场建设,今年以来,建行山东省分行立足山东设施农业大省实际,全力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及运营融资需求,截至8月末,全行设施农业贷款余额34亿元,有效支持了全省蔬菜、水产、牲畜等种养殖设施的建设,为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持续贡献了蓬勃力量。
金融活水链通上下游,“链”出好“丰”景
在潍坊临朐,沂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奶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作为伊利集团的供应商,沂荷农牧奶牛存栏量达2万头,其中泌乳牛1.171万头、干奶牛1890头、后备牛6400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鲜奶12万吨。
奶牛饲养,草料是关键。今年3月,建行临朐支行为沂荷农牧上游9家供应商办理了裕农快贷“产业链版”业务,合计发放贷款2700万元。这一举措,有效加快了上游企业的资金周转,满足了沂荷农牧的原料需求,同时,也有效保障了上游企业的鲜奶需求。
以产业链金融打通了从饲草种植到鲜奶销售的全链条,建行山东省分行让“一杯好奶”背后有了金融支撑。不仅如此,该行还持续聚焦“奶瓶子”“肉盘子”“鱼篓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8月末,农林牧渔贷款余额95亿元,较年初新增13.3亿元。
在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建行山东省分行持续深化推进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深耕寿光蔬菜、烟台苹果、乐陵调味品、枣庄石榴等重点产业集群,累计为产业集群上下游主体提供贷款12.8亿元。
同时,建行山东省分行强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大棚建设贷、网络供应链e政通等产品,有效支持涉农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截至8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74亿元,较年初新增48亿元。
今年3月,临沂沂南支行成功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临沂市重大项目发放“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8700 万元。这笔贷款是建行山东省分行首笔“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成功破解了“联营集体建设用地”抵押问题,实现了绿色信贷、涉农贷款与乡村振兴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当地乡村振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活水长流,丰收故事常在。建行山东省分行正以金融之力书写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振兴故事,擘画着一幅幅沃野飘香、鱼米满仓的丰收图景。(建行山东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