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生态文明建设亮出“成绩单”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隆德
今年是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也是工程为百姓交上答卷的关键一年。近3年时间里,通过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深入推进,破损山体蜕变新生成连片的绿洲,部分污浊断流的水系重获新生,沟壑嶙峋的土地改头换面成为良田……
昔日采煤塌陷地、荒坡如今早已遍地葱茏
沿着肥城市桃园镇的山路登丘陵山区,大片平整的良田上颗颗壮硕的玉米刚刚收割完成,层层平整的耕地上已经可以满足大型机耕设备的范围作业。放眼望去,昔日的采煤塌陷地和堆放废矿渣石的荒坡如今早已遍地葱茏。据工作人员介绍,肥城桃园、安临站等9个街镇的丘陵山区土地整治项目让这一片区彻底改变了面貌,在工程推进前,这里土地贫瘠,道路、水利等基本设施落后,农业产出率十分低下,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令人担忧。而通过工程的实施,不仅修筑了石堰、建起了生产路、排水沟和田间便道,填筑了客土新打了机井,并且通过对项目区内田块的统一整治,将零散田地合并,让荒废、闲置的土地变成了耕地,挖掘出了耕地的潜力,提高了土地出产量,达到了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肥城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因开采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变形,大大小小的水坑沼泽遍布各地,村民无法耕种。为改善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肥城市通过一系列土地整治活动,并且积极把“竹绿矿区”行动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利用了竹子四季常绿、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特点,选取合适地块予以栽植。不仅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涵养净化了水质,也形成了多树种、层次感强的绿色屏障。治理完成后,预计改善和恢复农业耕种条件5.4万亩,发展林业1.2万亩,建成生态精养鱼塘0.8万亩,预计年可增加经济效益7580万元。
清淤疏浚、河道两侧改造,河流水系生态环境逐步提升
沿肥城市康汇河沿岸步行,看三五成群的白鹭在水中嬉戏,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来到河道下游,1座日产6万吨再生水厂正在加紧施工,这里将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将废水深度处理后,供化工园区及镇驻地企业做生产用水。“我们对康汇河21公里河道生态整治,在两岸河堤铺设沥青路面、栽植柳树,岸坡栽植护坡植物。”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党组副书记宿广毅告诉记者,康汇河逐渐成了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工程的实施,对康汇河21公里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保护,不仅让沿线人居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升,还让污水尾水得到了综合利用,有效解决地下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在大汶河中游支流——天平河、岔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现场,记者看到河道沿线大型机械正在加紧施工,同时河道边的古树也得到了有效保护。“这次治理的内容包括截污清淤、引水蓄水等内容,通过这些工程,让水通过净化以后达标放心地流入大汶河。”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将通过清淤疏浚、河道两侧堤防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让大汶河中游支流水环境得到彻底治理优化。
透过全市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和土地治理项目其实不难发现,只有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打通彼此“关节”与“经脉”,方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让老百姓真正从生态环境改善中享受收益。
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由“梦想”照进了“现实”
泰山为骨、碧水为魂。截至9月底,全市已完工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29个、子项目260个,正在推进中的项目也均已铆足力气向前推进。
在泰肥一级路及省道330线两侧损毁山体治理项目现场,绵延几公里的山体作业面上,数十台大型机械正加紧施工,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泰肥一级路及省道330线两侧损毁山体治理项目经理李爱卫告诉记者,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减少泰肥一级路及省道330线两侧裸岩荒山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大大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森林防火等综合防控能力。
转眼间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已经接近3年,泰山景区引水上山筑牢泰山水屏障、石腊河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正快马加鞭地推进,新泰市羊流镇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了土地产出升级、农业融合升级、扶贫成效升级三大“升级”,肥城采煤塌陷地“变身”田园绿地,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亮点频现。
泰城的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岱岳区道朗镇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泰市的柴汶河流域综合整治、肥城市的康汇河流域综合整治、宁阳县的东庄镇土地整治、东平县的东平湖区域综合整治、泰安高新区的大汶河生态湿地修复、泰山景区黄前水库环境综合整治……这些特色工程、精品工程都成了推动泰安市生态文明再上新高地的基因,也引领着市民把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由“梦想”照进了“现实”,实现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成果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