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推进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
制度体系科学管用 部门业务高度协同 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张凯)2020年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审批速度和效率,邹城市在流程再造上做好文章,形成了制度体系科学管用、部门业务高度协同、审批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工作新局面。
市级层面建架构,再造改革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前改革,分三批次划转195项行政权利到行政审批服务局,奠定了“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基础。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市委编办全面建立《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编制《审批事项联动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厘清政府部门行政职权,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市委改革办全面谋划部署推进部门流程再造,2020年11月,邀请省委改革办、济宁市相关部门专家对全市流程再造成果进行评审,企业极速开办、政策找人、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分别获得全市第一、二、三名的成绩,受到与会专家肯定。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全力打造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共计制定实施标准总共419项,实现了各类业务规范化、体系化、标准化。
打通信息壁垒,再造信息流转体系。依托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和邹城市商务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动态督导平台,实现项目联审快审和智能化动态化数字化督导,建立了项目从招商、签约到落地、许可手续办理,再到企业培育、科技金融扶持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实现了项目信息网上流转。推进平台融合,再造审批系统2.0版本。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推进实体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配齐一体机、自助服务终端、自助申报机、模板填报机、窗口互动终端等设备,实现自助申报、证照打印、服务查询等40多个服务功能。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随手拍”、“微政务”、“部门电话”等模块,形成了“政务网+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的三端深度融合,实现了申报信息、审批结果在政务网、自助终端互通流转。
“一链”办理,再造事项联办流程。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以并联思维推动流程再造,容缺土地手续的前提下,提前开展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公示等环节,实现多个事项相并联,达到在获得不动产证书的同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证件。2020年9月23日,在一天之内,为兖矿新能源的项目发放了不动产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四个重要证件,实现了项目拿地即可开工建设的改革目标,节约企业申报时间60个工作日以上。在商事登记领域,按照精简高效、协同联动、依法实施、规范统一的原则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对20个试点行业涉企所有许可事项的审批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合并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并将许可内容形成二维码,实现行业许可信息一码覆盖,平均压减许可环节、申报材料、审批时间71%、80%、78%,审批时限由最长的85天压减至10天。
快审批强监管,再造审管部门良性互动。常态化推进容缺审批、承诺制审批,发挥信用作用和监管力量。全市22个部门522个事项实现容缺办理,容缺材料1066项。特别是针对重点项目实行“承诺制+容缺办”服务机制,充分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市每月容缺审批办件量在9000件左右。全面制定承诺制事项清单,对施工许可、临时用地、规划设计方案等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做出承诺但未提交的材料由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企业失信的将失信问题纳入企业诚信,实行联合惩戒。通过有效的审管互动,及时弥补了快速审批可能带来的影响,构建了快审批强监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