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做实项目文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亓常刚、李庆、记者尹明波报道 2024年,济南市莱芜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做实“谋划、推进、保障、评价”四篇文章,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牢牢把握项目谋划主动权,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增量增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集聚新优势。
新质为先、系统谋划,工作盯着项目干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莱芜区聚力主导产业,主攻“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做强“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产业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紧盯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精准挖潜拓新增效,进一步激发存量制造业企业活力、释放优质内生裂变项目潜力,着力提升产业能级。比如,加快推进精品钢绿色转型项目,投产后产品附加值提高1.5倍;新能源产业用钢项目顺利开工,建成后年生产优质棒材100万吨。
聚焦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依托中国重汽“链主”地位,紧盯“车前、车后”延链条,重点谋划汽车零部件、汽车内饰等配套项目,紧盯102家重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引进项目22个,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先进节能汽车梯次合理的产业格局,“整车+汽车零部件+物流”全产业链条初步成型。
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以鲁中国际生物谷为依托,围绕创新药、现代中药、保健生物、医疗装备、生物制剂五大板块,着力打造合成发酵、医美抗衰、医疗器械等中试和产业化服务平台。谋划实施产业项目27个,引导中药龙头企业做强拳头产品,优化布局互联网医院、贸易销售等板块,构建“线上诊断销售+线下生产加工”中药制剂及配方颗粒全产业链条。
聚焦电子信息产业。以嬴城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关村信息谷为阵地,聚焦电子元器件、显示屏等细分领域,开展专题招商,积极主动对接产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13家,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质效为上、加快推进,服务围着项目转
莱芜区紧盯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严把安全关、质量关,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
清单化管理。对9个省级重点项目、48个市级重点项目、80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时效清单“四张清单”,细化量化任务,明确责任单位,限定完成时限。发挥区级领导靠前指挥作用,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重点项目包推责任制,强化主动上门服务,每周召开例会调度分析,快速扫清影响项目进度的“绊脚石”。
专班化推进。坚持项目建在哪里、干部就盯住哪里,哪里有障碍、哪里就有专班。先后成立精品钢绿色转型、马头山水库等9个“大体量”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集中攻坚,跟踪解决项目建设难题,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推动项目。比如,精品钢绿色转型工作专班仅用27天就完成了300余户拆迁清障任务,计划明年5月竣工投产。
常态化督导。完善“月调度通报、季督查排名、年观摩评议”制度,健全重大项目问题“梳理—交办—跟踪—销号”闭环管理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1-10月份,省、市、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10.9%、91%、90.2%,均超过时间进度。
落地为重、强化保障,要素跟着项目走
为落实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优先配置机制,莱芜区持续深化全过程跟踪、全要素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强化土地支撑。定期梳理项目土地需求情况,对41个新谋划开工的重大项目,制定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保障计划,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精准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出台《莱芜区重点项目精准用地保障工作实施意见》,指导项目单位参与精准用地联合审查专家评审,组织鲁中啤酒智慧仓储物流等3个项目争取市重点项目用地指标。
做好资金保障。抢抓政策叠加机遇期,争取更多项目挤进上级政策支持范围,全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制约瓶颈。今年以来,该区24个项目列入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反馈清单,3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3个项目获得“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提高审批效率。推行重点项目建设“预办理”审批机制,积极施行“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行“容缺办理”“拿地即开工”等审批模式,最大限度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统筹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土地、规划、施工等与开工有关的各项手续办理工作,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220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落地,累计22个重点项目实现“多证连发”。
导向为要、科学评价,结果朝着项目看
莱芜区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深化项目质量管理,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倒逼项目谋划提质增效。
强化精准考核。聚焦提报数量、投资规模、产业类项目情况、落地转化率等方面,每月对责任单位项目谋划储备、落地转化等情况进行调度通报,充分带动各单位参与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的积极性。
强化动态管理。定期梳理完善谋划储备项目库,动态更新项目信息,及时掌握项目进展,从严从实加强项目退库管理,对不具备继续推进实施条件的在库项目,督促各责任单位说明退库原因,审核通过后予以退库处理,充分保证在库项目质量。
强化典型激励。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开、战略引领、绿色低碳、分类评价、质量优先”的原则,推荐优质项目参与全市谋划项目十大典型案例评选,并对典型案例项目进行全方位报道,以点带面提升项目谋划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