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七:全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案例背景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多次就黄河生态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重大国家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2019年以来,水利部根据黄河水情,将黄河供水能力超过370亿立方米的部分,相机用于河道外生态补水;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逐年下达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指标,旨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山东黄河河务局作为黄河山东段保护治理的专责机构,深化构建了生态保护体系,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处(以下简称“水调处”)具体负责山东省境内黄河干流水量的统一调度管理工作,按照生态保护体系目标要求,统筹开展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多目标综合调度,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与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在生态补水组织、管理、实施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建立了事前审查、事中监管、事后评估的黄河生态补水全过程监管机制,为打好黄河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经验做法
统筹谋划,探索构建生态调度管理新机制。黄河生态补水作为一项新任务、新工作,上级及沿黄相关省份尚未完全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补水体制、机制,个别区域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均指出了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调处牢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国之大者”,立足新阶段黄河保护治理使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有效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为目标,结合山东黄河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形成了规范、科学、高效的山东黄河生态补水管理新机制,在省市县三级推动建立了多部门参与的生态补水沟通协调机制和齐抓共管格局,依据各自工作职责和管辖范围,协同做好生态补水期间的监督管理工作,持续助力山东省沿黄及相关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
通力协作,推进流域区域融合共治。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生态保护修复重中之重。针对山东省生态补水工作制度空白,水调处多次深入沿黄市县调查研究,与上级主管部门积极请示汇报,与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协调,达成了协同管住黄河“水池子”、合力推进生态修复一致意见,决定由山东黄河河务局、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山东省黄河生态补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让生态补水工作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维。为争取尽早出台《管理办法》,水调处主动承担《管理办法》起草工作,组织有关主管部门深入沿黄各市开展黄河生态补水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作为办法制定的有力抓手,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保《管理办法》科学、全面、严谨、实用,为黄河生态补水提供政策支撑,全力以赴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
规范高效,强化生态补水全过程管理。一是在生态补水事前审查中强化分级管理,针对不同规模的生态补水方案,省、市两级黄河河务部门分别会同同级水行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依据各自单位工作职责对生态补水方案的必要性、合规性、合理性等内容进行论证审查;二是协同地方有关主管部门着力加强生态补水事中监管,建立生态补水信息通报机制,指导用水户依法依规补水,开展生态补水调研督导,增加“飞检”频次,加大生态补水督查工作力度,坚决杜绝“挖湖造景”“调水冲污”;三是科学做好生态补水事后评估,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水平的第三方技术单位,跟踪监测评估生态补水前、补水中、补水后的水生态环境重要质量参数变化情况,掌握生态补水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寻求最佳生态补水时机及补水量,力争实现生态补水效益最大化。
多措并举,跑出生态修复“加速度”。为推进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切实做好河口三角洲生态保护工作,提高生物多样性,水调处紧抓黄河汛前调水调沙等大流量过程,全力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一是积极推动建立黄河河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等多方参与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调度协商机制,互通水情、工情、用水需求等信息,督促、指导有关单位部门及时提出生态补水需求,科学编制补水方案;二是生态补水期间,强化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采取涵闸养护、河道清淤、科学优化调度等有效工程、非工程措施,提升河道过流能力,确保生态补水畅通。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2020-2022连续三年年均向三角洲保护区湿地补水超过2亿立方米,较前10年平均值增加了3倍多,完全满足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提出的生态补水需求,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近海生态系统良性修复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刁口河流路是黄河入海优先备用流路,流路末端是一千二自然保护区。刁口河生态补水对提高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1976年停止行河后,由于缺少淡水补充,河道淤积严重,尤其是窄河道处,杂草丛生,容易阻水,过流能力差,直接阻碍了大流量快速向一千二自然保护区补水,2020年之前刁口河流路进入保护区补水的最快时间长达22天。为击破刁口河生态补水堵点,全线助跑补水工作,水调处全过程开展刁口河生态补水沿线执法巡查,从严从细加强生态补水监管,派出工作组赴生态补水现场进行督导,克服蚊虫叮咬、高温酷热、雨天道路泥泞等重重困难,沿补水线路逐段检查,车过不了的地方就坚持步行走过去,确保全长52公里的补水线路不漏下一个水损点。刁口河流路一千二自然保护区送水效率由2020年的133小时、2021年的81小时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50小时,屡创历史最快记录,保障了刁口河生态补水的宝贵水流顺利抵达一千二自然保护区。
主要成效
近年来,山东省共有7市实施了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工作,经过补水各市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改变了非汛期河流缺水、干涸的局面,恢复了河流生态基流,延长了有水河长及时长;增强了河流湿地自然修复能力,提高了地下水水位;植被覆盖区域得到有效扩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减缓了黄河三角洲区域海水的回流与入侵趋势,盐碱化程度进一步得到缓解,有效推动了沿黄生态保护修复和重要河湖湿地生态环境复苏。
持续多年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补水,减缓了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进程,有效遏制了河口河道萎缩、湿地退化等现象,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据统计,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已由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71种,38种鸟类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数量1%,黄河三角洲成为了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
工作启示
黄河生态补水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创新举措,对于复苏沿黄重要河湖湿地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持续深化山东黄河生态补水全过程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黄河河务、水行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参与的生态补水沟通协调机制和齐抓共管格局。水调处将按照水利部、黄委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在山东黄河河务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打造黄河生态补水“齐鲁样板”,在沿黄省区发挥生态补水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山东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山东黄河河务局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