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践行黄河战略典型案例之三: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齐河样板”
案例背景
齐河位于德州最南端,与济南隔黄河而望,是德州唯一的沿黄县,居于京沪经济走廊和黄河生态走廊的交汇处、“一圈一带”战略规划的紧密圈层和核心地带。近年来,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绿水青山成为长远发展资本,使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构筑“绿水青山”,保值增值自然资本
一方面,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重点行业整治为核心,打好“蓝天保卫战”。累计投资30余亿元,开展重点治理示范项目300多个,实施重点环保工程110个。建成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对全县338个大气污染源点位、515处企业和在建工地实时监控、实时预警。2021年,全县PM2.5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24%,现状值和改善幅度均居全市第1位,为全省内陆县域改善第一。全县优良天数257天,同比增加27天,优良天数比例达70.4%,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整县制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绿色之光惠及千家万户。
——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打好“碧水保卫战”。投资4.1亿元新建改造城乡污水处理厂58处。投资10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县实现雨污合流、黑臭水体“两个清零”。通过综合治理,国控断面徒骇河夏口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2)IV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成功创建了2条省级美丽河湖和1条市级美丽河湖,成功创建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韩刘灌区获评“省级节水标杆单位”。在全省率先整县制推开“改厕﹢污水一体化”模式,完成改厕5.17万户。
——以无害化处理为重点,打好“净土保卫战”。投资8500万元新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站1座,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整县制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资2.2亿元建成齐河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处理厂,年处理有机废弃物16万吨。完成了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全部为优先保护类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0%,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完成了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厂区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积极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全县环境安全有效保障。
另一方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聚焦“岸更绿”。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廊道,实施了绿色通道、大地林网、围村林、黄河防护林四大林业重点工程,“十三五”以来平均每年造林面积2万亩以上,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36.7万亩,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形成以生态廊道为主体、以农田林网为支撑、以村镇绿化为节点的生态系统。
——聚焦“河更畅”。实施河道公园建设和碧水绕城工程,以大清河为轴线,以齐心河、新老倪伦河等6条城中河为脉络,大力发展“河道公园”建设。投资3亿元建成大清河景区,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同步建设倪伦欢乐公园、友谊河公园等12处“河道公园”,临河打造总长37公里的滨河生态绿道。深入实施“一河一策”,全面开展河道治理,投资2亿元实施齐心河、老倪伦河、友谊河等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环境。
——聚焦“景更美”。突出打造了赵牛河、倪伦河等人工湿地4处,重点建设了1.5万亩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地被植物173万平方米、水生植物57万平方米。坚持“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大力推进建成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城区建成区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10处,总面积达340余万平方米,建成山东省首个县级“百园之城”。2021年成功创建国际花园城市。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惠民富民
叫响“黄河水乡生态齐河”旅游品牌。近年来,齐河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黄河国际生态城为“龙头”,带动全域旅游多点突破,全力打造沿黄文旅产业带。全县共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A级景区7处,其中4A级2处、3A级2处。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黄河国际生态城入选国家黄河生态文化之旅旅游线路,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等在齐河举办,标志着齐河跻身“国家级舞台”,成为山东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典范。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推行小麦“七配套”、玉米“七融合”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栽培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率达到100%。实施8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提升工程,推广强筋优质专用小麦10万亩。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农药废弃包装物实现基本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总结提炼的“黄淮海地区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模式”向全国推介发布。粮食产业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全县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家、33家,合作社总数达1859家,家庭农场253家。蔬菜产业上,实施“百园兴菜”工程,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肉制品产业上,打造生猪、禽类和牛羊等3条子链,实现养殖、屠宰、加工“一条龙”式发展。饮品产业上,充分利用富锶优质水资源,打造“齐鲁锶源”品牌,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金能科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打通原料与能源双循环,实现资源“吃干榨净”。江河纸业推行纸机升级改造,年产15万吨特种纸深加工项目投产,形成造纸产业的新动能。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智能制造高质量崛起,德瑞智能制造产业园入选全省12个“十四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支撑项目。激光产业组团布局,国家级激光器研发中心设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集聚,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建设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生物医学和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引进艾可宁生产基地、卡森干细胞等项目。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两山”转化
高规格建设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新格局。开展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试点,探索设立了“4个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办、15个乡镇生态环境治理办、2750名乡镇网格员”属地管理责任,配备充实了乡镇生态环境执法力量,明晰了乡镇网格员属地巡查责任,全县实现了所有污染点源监管无缝隙、全覆盖,区域协同,共享共治,全县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生态环保大格局。
建立环境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印发《齐河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开展县本级试点工作的同时,受德州市审计局授权对部分市管领导干部进行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均已按责任分工达标。严格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督促纳入管理范围的行业企业全部做到依法、规范持证排污。
创新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建立“河长+警长”体系,县总河长“实”字当头,带头示范并督导有力,各级河(湖)长网络健全,搭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县909名河(湖)长,共护水清河畅。建立并严格落实“双”总林长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齐河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印发《齐河县全面建立林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推进初始水权分配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2018年开始,齐河县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制定了初始水权分配和水价改革办法、节水奖励管理办法、产权界定办法等“责、权、利”分明的运行管理方案,初步实现了政府节水、群众省工省力省钱的目标。
经验启示
齐河以污染防治和生态培优为基,创新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探索生态体制机制改革,“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资本不断巩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新型产业模式实现“反哺”,生态体制机制使“两山”转化提质增效。齐河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两山”转化成果产生的幸福感,逐步实现了绿色发展与富民惠民建设的“双赢”。(齐河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