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提出未来三年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部署十大攻坚任务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记者从青岛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12月30日,青岛市委、市政府以青发〔2022〕26号文件,印发了《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提出未来三年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据悉,《行动计划》包括12部分120条,可以概括为“165”总体要求和十大攻坚任务:“1”就是“一个中心任务”,努力在以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体现龙头担当;“6”就是“聚力打造六个城市”,以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为抓手,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局面;“5”就是“五个走在前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先行区建设中率先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创新发展走在前,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争先进位,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协调发展走在前,“强龙头”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初见成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全面打造,助力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展现新担当;绿色发展走在前,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海城湾一体的美丽青岛加快建设;开放发展走在前,高能级开放平台引领作用更好发挥,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一流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共享发展走在前,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行动计划》具体部署了十项攻坚任务。
一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加大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力度,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一流产业集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是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构建高效流通体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清洁能源替代计划、煤炭消费压减计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公园城市。
五是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动力系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深入实施“强龙头”战略,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度融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青岛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六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七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发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作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八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城市精神气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实施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办好2023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
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编制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十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岛。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坚决守牢粮食、能源、资源、金融、生态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一排底线”,显著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底线思维,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环境。
对于《行动计划》作出的部署安排,青岛将从两个方面抓好落地实施。一方面,制定细化年度工作任务。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生态环境、城市品质、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繁荣文化、共同富裕、安全底线等方面,尽快出台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发展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落实落细开局之年的路线图、任务书。
另一方面,聚力抓好“四个重大”。出台一批重大政策。初步梳理,青岛市有关部门拟制定出台60多项具体政策,涉及培育新型消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等方面。同时加大对上衔接,争取国务院《意见》涉及该市事项尽快落地,增创发展新优势。推进一批重大改革。围绕十项攻坚任务,推进一批改革试点落地,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在科技领域,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在生态领域,推动设立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民生领域,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打造一批重大平台。创新平台方面,高质量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支持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做大做强。产业平台方面,重点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升级,高水平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展会。开放平台方面,加快建设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全面推进开发区综保区提质增效。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聚焦产业、创新、能源、交通等领域,梳理遴选一批重点实施项目,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