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烟台物流业突破发展的对策建议
梁黎丹
山东烟台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物流需求旺盛,既是连接东北与华北、沟通日韩的重要枢纽城市和“一带一路”重点建设港口城市,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城市之一,加快发展物流业始终是烟台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和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战略选择。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物流业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烟台必须牢牢抓住新机遇,率先实现现代物流业新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物流业突破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大平台、构建大通道、形成大枢纽、服务大产业为目标,统筹安全和发展,加强海港、空港、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物流业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支持作用,为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流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烟台作为环渤海地区航运中心和全国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步建立。物流业成为全市服务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500亿元以上,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8.2%提高到10%以上。物流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2%左右水平,成为物流成本最低、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最有力的城市之一,物流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二、物流业突破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提升“三港两站”枢纽能级。一是,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以建设大型深水码头、专业化泊位为重点,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实施集装箱西迁工程,尽快启动建设蓬莱东港区,当前要抓紧完成港区环评、港口总体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原油码头二期、液化天然气码头、裕龙炼化配套码头、莱州港区进港铁路等一批重大港口项目建设,着力增强港口物流发展后劲。到2025年,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二是,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蓬莱国际机场和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的空港产业园,促进大型空港物流项目和大企业入驻园区,构建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制造业和保税物流、专业会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航空物流中心、科技创新新引擎和产业合作平台。到2025年,临空经济示范区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3万吨,年客流量达到1300万人次以上,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构筑大循环双循环战略支点。加快烟台综保区与港口联动步伐,全面提升烟台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自觉对标国内先进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到2025年,力争在全国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中位次前移,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元,建设面向日韩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四是,高起点规划建设高铁南站物流枢纽。大力发展高铁旅游、商贸物流等高铁经济,依托高铁南站建设全省高铁物流基地,推动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布局高铁新区,增强城市虹吸效应。到2025年,建设成为集交通、产业、会展、商业、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和发展新引擎。五是,高标准打造大季家综合物流枢纽。发挥海港、空港联动优势和潍烟铁路疏港大动脉的作用,不断完善物流配套设施,推动大季家铁路站场物流中心建设。到2025年,建设成为集铁路、快速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二)围绕服务载体布局优化,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建设。一是,实施“5个一批载体工程”,在重要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型、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在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在主要城区周边,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在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建设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在物流通道重要枢纽,规划建设一批海运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和快递分拨中心等。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确保入驻物流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制定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严格按照规划控制入驻项目的质量和选址,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到2025年,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物流园区,迅速形成集聚效应。
(三)围绕服务现代产业链,提升全物流供应链协同水平。一是,做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体系。构建汽车、电子信息、食品深加工、有色及贵金属、绿色石化、装备制造、医药制造等7大标志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物流,聚焦油气、铜精矿全产业链,建成北方重要油品、化肥、粮食、铝矾土中转储运交易基地和亚太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鼓励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鼓励海港、空港、第三方等物流和快递企业为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支持开发一批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融合的应用项目,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二是,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积极打造物流与农业协同发展,满足新消费升级的产业协同联动模式,强化物流业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云端协同、全程覆盖、开放共享的烟台农业大数据云,培育一批全程物联、全链可溯、全域可视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推动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三是,支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强化商贸物流服务网络,聚焦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等城市重点区域,着力完善面向不同类型采购商的网络化仓储配送体系、面向网商的便捷化物流服务体系、面向小品牌的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围绕智慧商圈打造,推动整合商圈物流资源,建设商圈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冷链物流电商业务,培育“冷链仓储-电商-冷链配送”融合产业链。
(四)围绕服务高品质民生需求,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一是,推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行业集聚,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用邮方式,完善服务网络,将烟台打造成为全国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3年,基本建成快速高效的城市末端投递网络和便捷通达的农村末端服务网络。二是,升级城市末端服务网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通过自建或与第三方合建等形式,建设邮政、快递综合便民服务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投递服务合作,提升末端寄递服务能力。支持推动传统信报箱升级改造为智能信报箱,将智能投递终端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和便民服务工程等项目统一建设;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或者第三方投资设置智能投递终端,建立统一的投递服务平台,共同解决好邮件快件投递难题。三是,畅通农村快递物流通道。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进邮政快递下乡与电商服务站点、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对接,构建农产品寄递网络,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解决农村电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快递+”品牌项目。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电信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共享网点服务资源,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五)围绕服务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物流“四新”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物流新基建。加快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等智慧化改造,打造智慧港口、智慧口岸、智慧园区和数字仓库等设施网络。加快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跨区域和平台间物流信息共享。推动物流装备智慧化升级,推广自动分拣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应用,完善智能快递箱、冷链智能自提柜等末端设施。推动在役油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系统智能化改造,推进液化天然气(LNG)登陆中心和在役 LNG 接收站智能化建设。二是,创新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建设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支持企业选用节能环保交通运输装备,在城市配送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5G、精准定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物流融合,重点探索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和应急保障等城市场景的应用。大力发展航空货运、高铁快运,试点开行冷链生鲜、生物医药、电商零售等一批特色产品专列。聚焦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农产品直供冷链物流新模式。三是,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新经济。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物流枢纽经济,推进物流核心产业、关联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物流通道经济,统筹布局物流通道经济走廊;加快推进快递经济圈建设,围绕超大型中转中心和重点物流园区,促进快递服务与工业、商贸、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四是,激发物流市场主体新活力。聚焦国际物流、专业物流和数字化平台物流,分类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围绕提升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通过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合作联盟等方式,引进一批“航母型”国际物流龙头企业。围绕打造物流企业专业化品牌,瞄准快递配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头雁型”专业物流标杆企业。围绕支持物流平台企业发展,聚焦电商物流、网络货运、供应链物流等领域,培育一批“中枢型”平台物流领军企业。到2025年,物流“四新”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物流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3A级以上物流企业120家以上,物流骨干企业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三、物流业突破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全市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物流业发展重大事项的研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全市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各区市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出台配套措施, 加大工作力度,把物流发展工作纳入本地区年度目标责任制,加强督查考核,促进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经市物流业主管部门认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重点建设项目、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等,从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补助或贷款贴息;鼓励物流企业争创服务品牌,对物流企业创建的省级以上服务名牌和著名商标,一次性奖励物流企业20万元;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被评为国家3A、4A、5A级且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做大做强,实行超额累进奖励,奖励企业经营者。鼓励招引优质物流企业,对总部落户烟台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按照招商引资奖励实施细则给予奖励。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人才保障,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领军人才、专门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加强物流业人才平台库建设,大力实施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土地保障,对确定为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物流业项目用地,优先给予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保要求和产业布局导向的前提下,鼓励将工业用地改造为物流业项目。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股权投资和担保等多种方式,引导风投、创投、私募基金等各阶段投资基金投向物流业;支持有条件的物流龙头企业到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实现直接融资。
(四)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挥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和社会征信机构作用,开展物流业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物流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探索建立物流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物流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协助做好物流行业战略和专业课题的研究,配合、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加强物流技术交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物流企业认证、项目评估、行业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