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氛围渐浓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图为诺伯特六轴机器人焊接现场。聊城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田飞 张凯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尹明波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山东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聊城市行动迅速,在全省第一批制定印发了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聊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玉臣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三年来,聊城市聚焦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争创一流、走在前列”为目标,加快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高质量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腾笼换鸟,项目先行,动能转换日新月异
“我们敢于‘自我革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有计划、分批次关停有关企业的基础上,采取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分类处置,加快出清‘僵尸企业’,‘腾笼换鸟’取得了明显成效。”孙玉臣介绍说,2016年以来,聊城市累计淘汰小火电机组154.3万千瓦(2016年52.5万千瓦、2017年80.6万千瓦、2018年21.2万千瓦),拆除“地条钢”企业12家,关停电解铝违规产能53万吨,关停了东昌焦化厂,去除了鲁西集团落后产能。
“同时,对应山东省‘十强产业’,致力于提高质量效益,我们明确打造‘九大产业集群’,‘培强育新’已经结出硕果。”孙玉臣坦言,聊城市对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五大传统产业,加快提高转型升级;对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加快扩量提质,为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2019年,聊城市“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34.4%,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利润分别增长11.9%、23.5%、29.6%,特别是中通新能源客车设计中心成功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聊城市零的突破。
2020年,聊城市启动了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组建了聊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制定了《关于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有中出新、无中生有”“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园区提升、创新引领、品牌打造、名企名家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八大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100%。今年1~8月份,聊城市“四新”增长27.1%,居山东省第四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0.1%,居山东省第三位。
而坚持“项目为王”则为聊城市夯实了发展后劲。聊城市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每年筛选实施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实行领导联系、定期督导、要素保障、考核评比四大机制,实行一线工作法,全力抓落地、促进度,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1~8月份,69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5.5%,居全省第七位;192个实施类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3%,超时间进度4.7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共争取各类债券资金214.5亿元,居山东省前列。
开拓创新,优化环境,发展改革再创佳绩
聊城市注重顶层设计,着眼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统筹谋划发展战略和推进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孙玉臣认为,只有坚持开拓创新和改革开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激扬发展活力。通过实施创新平台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万千百十”品牌培育计划,2019年,聊城市入围山东省第三批拟认定“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7家,居山东省第六位,为鲁西各市最多;新增省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典型经验6项,居山东省第一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居山东省第二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2%,聊城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也被评为2019年度唯一一家省级产业园。截至目前,聊城市已累计建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省级科技孵化器3个;院士工作站2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博士后创新实战基地11个。
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聊城市实行市级领导领衔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和“县市区有品牌、部门有重点”的典型培育机制,筛选确定了137项重点改革品牌项目。一是推进流程再造,在山东省率先实行企业开办“4012”模式和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试点,率先推行“交房即办证”改革,率先实现“一链办理”四级通办,率先形成“十个一”行政审批新模式。二是关心支持企业家,创新实施企业家监督员制度,选聘100名企业家为营商环境把脉问诊。三是抓实信用体系建设,聊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居69位,在山东省内14个地级市中居第六位。四是优化金融服务,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7月16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结束了聊城市近十年来没有新增上市公司的历史。
全面开放,引入发展外力。坚持“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理念,聊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长三角、珠三角开展招商活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拿出抓经济工作80%的精力抓“双招双引”,积极开展网上招商、视频洽谈和点对点精准招商,实施“归雁工程”“青鸟计划”,举办了规模空前的江北水城“双招双引”大会、院士专家聊城行等系列推介活动,成功引进中化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名企和一批高端人才。2019年,聊城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6亿元;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27人;获批院士工作站、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级以上各类人才平台载体29家。今年1~8月份,聊城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6.2亿元,引进外国高端人才58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27人。
规划引领,考核跟进,“四个体系”支撑有力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探索创新,坚持以“四个体系”建设为抓手,注重“规划引领,考核跟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体系。在印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聊城市又分别印发出台了11个县(市、区)实施规划和聊城主要发展的九大产业集群专项规划,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合理布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构建“一区引领、多园支撑、全域联动”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新旧动能转换规划体系。
推进体系。在制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基础上,聊城市成立九大产业集群和六大支撑工作专班,制定专班行为规则,并印发实施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协调推进体系,对九大产业集群逐一构建“5个1”推进体系,对六大支撑逐一建立“3个1”推进体系,建立项目帮包机制和工作推进制度,协调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此外,聊城市每年年初均编制印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要点,分解成为工作台账,坚持每月一调度、一季度一通报,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形成了统筹各方、协调有力的工作推进体系。
政策体系。聊城市严格落实中央、山东省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聊城市惠企综合政策,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聊城振兴的方案,以及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财政政策、人才支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政策体系。
考核体系。印发实施《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督导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单位、节点任务、完成时限,同时将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情况纳入市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完善了考核指标,加强了项目督导。
孙玉臣表示,聊城市积极运用山东省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平台开展工作,大力推进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以考核促推进,以督导促落实的考核体系。
孙玉臣强调,“四个体系”建设是聊城市在发展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的成果和经验,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很好地发挥了“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