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投资增逾两成 山东滨州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尹明波报道 今年上半年,滨州市经济运行情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列全省第十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列全省第3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7.2%、列全省第1位,“四新”产业投资增长21.4%、列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居全省第10位;进出口总值增长-6.9%,列全省第9位。
加快实现存量优化增量崛起
持续推进传统动能改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实施《焦化行业产能压减方案》和《钢铁企业产能转移实施方案》,压减生铁产能60万吨、粗钢产能355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去产能总目标。加快工业技术步伐,印发《2020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的通知》,筛选形成306个、投资404亿元的技改项目库;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3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位。
加快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存量变革。先后印发《关于印发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落实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的若干政策有关奖补办法》《关于打造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打造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工作推进方案(2020)》《滨州市粮食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政策措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规划导向和政策支持。
——高端铝产业集群聚焦“延链”,与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办高端铝项目在线对接活动,实现专家与企业对接合作;宏桥新材料、创新金属等龙头涉铝企业盘活闲置厂房,合作引入宏和轻量化挤压结构件、宏奥轻量化全车身总成、年产80万吨高强度高韧铝合金材料等高端项目。
——高端化工产业聚焦“建链”,依托7个省级重点化工产业园区,瞄准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替代进口等新产业方向,先后启动京博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永鑫精细化工等百亿级高端化工项目,打造世界级重点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家纺纺织产业聚焦“转型”,积极应对疫情转产防疫物资,变“危机”为“机遇”,愉悦家纺采用了自己研发的生物基抗菌新材料和米隔织物滤材生产防护口罩,实现了抗菌抑菌和隔离防护的双效合一。
——粮食食品产业聚焦“品牌”,全力打造全省第一个市级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与滨州电视台签订协议开展品牌宣传和直播带货活动6场,“中国好粮油”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4.6亿元。畜牧水产产业聚焦“强链”,畜牧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76%以上,引进强链项目15个,到位资金16.6亿元;新建工厂化养殖车间4.15万平米,渤海水产海洋牧场投放贝类苗种10亿粒以上。
五大新兴产业增量崛起。克服疫情对全市经济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平台等新技术破解疫情影响,打破壁垒形成新发展循环。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5G基站建设工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自2月11日复工以来,持续全速建设;科技园建成后,将承担起中国科学院大学“中试项目研发及产业转化”的职能,通过智能制造及大数据、新能源等七大研发中心,为滨州产业发展注入发展动力。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预计9月底即可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展示交易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数据咨询中心等“八大中心”将为全市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周期、全程化、精准性、定制式服务。开泰抛丸先进制造业集群列为省领导调研储备点项目,渤海活塞国六汽车活塞智能制造项目列入省十强产业重大支撑项目。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项目基本完成,通汇30万千瓦渔光一体项目并网发电。广大银行滨州分行和威海市商业银行滨州分行完成筹建,对外营业。
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截止目前,滨州市429 个重点投资项目(省级重点投资项目 90 个、市级重点投资项目140个、市级重大技改项目30 个,县级重点投资项目169 个),共完成投资687.18 亿元,占年度计划 67.9%, 超过时序进度 14.1 个百分点。其中,省市县重点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共完成投资 641.48 亿元,占年度计划68.6%, 超过时序进度14.8个百分点;市级重大技改类项目共完成投资45.70亿元,占年度计划59.5%, 超过时序进度5.7 个百分点。全市重点投资项目开复工率98.1%。
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长任总指挥的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构建了“1+7+7+N”的指挥部组织架构,“1”即市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两个办公室,一个设在发改委,一个设在商务局,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经济运行、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技改项目和重大招商项目的调度协调工作。第一个“7”即成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工业运行、招商引资、审批服务、资金协调、国土规划、“小升规”等7个专班,负责各自领域内重点任务的调度分析、推进落实,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二个“7”即成立了7个巡回督导组,对各县市区经济运行态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调度督导、分析研判,提出指导性意见,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N”即每个重点项目派驻1名驻企服务员,负责做好指导疫情防控、督促复工开工、帮办代办业务、强化指导信息直报工作。目前,全市234个省市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配备了驻企服务员。
健全推进运行机制。实行清单管理,对94个省级、140个市级、169个县级重点投资和30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分别建立项目清单、问题清单、进度清单“三张清单”,实行跟踪调度、动态管理。7个巡回督导组每月调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对重大项目进行现场督导调度,发现收集问题,由市重大项目推进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分类推送、协调督导解决。帮包联动,对41个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行市级领导帮包责任制,逐个项目建立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保障。
突出项目谋划推进,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积极做好谋划储备、对上争取、建设推进等工作,实现了“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领域,立足自身产业、资源、区位等方面的实际,加强对“五大千亿级”集群、补短板强弱项、新基建、重大平台、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的谋划储备,全市共储备“四个一批”项目1191个,总投资7844亿元。准确把握国家对冲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机遇,全力抓好国家专项债券项目、中央投资项目的争取工作,前五批共争取到位资金项目43个,到位债券资金76.01亿元,项目个数和到位资金均列全省第3位。对前五批拨付资金的项目和已通过审核的专项债券项目,逐个制定推进方案和债券资金拨付计划,压实责任主体,加快工程进度,推动项目抓紧开工、抓紧实施,发挥了债券资金的即期投资拉动作用。
强化要素保障。精准送策上门,梳理出工业、农业、服务业、工程项目四大类惠企暖企政策143条,先行分解到60个重点项目推送试点。目前,234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政策精准推送,促进支持政策落实落地,保障项目单位获得实效。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为10个省重大建设类项目落实新增用地计划指标1928亩,为13个其他省重点项目和52个市重点项目、6个市城区基础设施项目,预支新增计划指标3603亩,占省下达全市新增计划指标的81.6%;对44个有信贷需求的省市重点项目逐一摸清实情,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争取授信17.4亿元;将40个重点项目作为2020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配套融资推介项目向社会发布,其中12个项目融资规模达到40.35亿元。在能耗保供方面,对滨化“碳三碳四”、鲁北集团钛白粉等5个循环高端化工项目、京博集团4个高端化工项目、魏桥集团再生铝项目等给予了160万吨标煤能耗指标支持。
加快凝聚动能转换要素支撑
招商引资注入“源头活水”。组织完成了“选择山东”云平台线上(首场)招商会滨州专场,对40个重点项目进行推介;组织参加“第二届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签约80.5亿元。新引进项目方面,1—6月全市共新签约、立项项目174个,开工项目106个,开工运营率60.92%;计划投资总额 686.65亿元。其中引进世界 500 强投资项目6个;过10亿元重大项目20 个。到位资金方面,1—6月全市有到位资金的新建、续建项目304 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57.3 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 89.33%,超额完成上半年任务目标。
招商引智带来“发展新风”。出台《关于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硕博优选计划”公告》,开展“选择滨州,共赢未来”滨州市招才引智推介宣讲会,线上线下并进,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101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77人。利用“名校人才直通车”、“空中视频双选会”等形式,以国有大型企业及重点民营企业为重点,摸底调查用人单位需求,组织开展26场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截止6月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385家,比上年度增长112.7%。制定出台了《滨州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2020年度高科技企业申报工作,29家企业申报全省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开泰、西王特钢、京博研究院、愉悦家纺、裕能化工五家企业申报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草柳编文化创意众创空间”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落实政策缔造“最优环境”。按照“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是标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是底线”的要求,制定出台了《滨州市投资建设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全流程“一对一”帮办代办,制定出台“承诺容缺后补”制度,推行“限时办结、超时警告、二次通报、三次问责”工作机制,建立了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业务闭环的投资建设项目帮办代办体系,项目落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