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城:“三大机制”赋能重点项目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尹明波报道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近期重点开工项目推进落地,禹城市积极探索创新“三大机制”,为项目攻坚克难赋能。今年,该市获批省重大项目3个,德州市重点10个,确定实施禹城市级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467.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4.35亿元。截至6月底,10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9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0.6%。
创新“项目经理”制
责任到人、“保姆式”服务。印发了《关于全市2020年重点项目推进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分工的通知》,由项目引进或责任单位对照确定1名政治素质高、有责任心的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程推进服务,详细掌握项目情况包括项目落地、项目手续办理、项目进度、完成投资、企业主要情况等全部项目情况。
挂图作战、“标旗式”督导。实施全市2020年重点项目推进落实“项目经理”责任项目49个,总投资483.14亿元。将列入项目经理制的项目,从洽谈到竣工的过程分解为21道“工序”,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立项、建设、土地、环评、安评、能评等各类审批事项以及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程跟踪服务,每完成一道“工序”标红旗示意。以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建设进度以及竣工投产等环节为重点,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对久拖不办、推卸责任和首问责任不落实的单位,及时通报并更换项目经理人。
目前,该市49个项目经理制项目中有9个项目完工率超过70%。疫情影响下,禹城市仍新增工业企业125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优化“动态管理”制
禹城市每年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该市发改局发挥重点项目牵头协调推进的作用,每周召开项目策划会,根据上级扶持方向,随时将条件成熟的项目调整入库,将进度缓慢不能实施的项目及时调出。
建立项目梯次管理格局,按照重点推进、在谈推进、谋划储备三个梯次,分类入库管理,同时完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专项项目库,形成总项目库梯次推进,专业项目库后续保障的项目库管理模式,入库项目力争达到“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推介”的标准。
目前,禹城市谋划储备中央投资项目45个,总投资38.9亿元;谋划扩内需项目187个,总投资507亿元。燧禾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入选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可落实政策性贷款3000万元;新能源装备产业园PPP项目预计可落实政策性贷款10.5亿元。
强化“招商对接”制
禹城市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启动长三角地区驻点招商,坚持顶层设计,照图施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延伸产业键条。组建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7+1”产业招商办公室,每个队伍聚焦细分领域,既是“专家”,又当“保姆”,聚焦优势产业、核心项目,做好建链补链强链,全力将主导产业做大做。
突出园区载体。坚持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集中地、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创新PPP+园区、基金+园区、工业地产+园区等模式,大力开展专业园区建设,建成高新区专业园区7处、乡镇工业园区9处,高新区抓龙头,乡镇抓配套,形成产业发展全域平台,可容纳项目500个,已入驻项目320个,3至5年可拉动禹城经济总量翻番。
在此基础上,禹城市规划新建新材料、医药、食品、风电等产业园区4个。与中铁十二局合作,推进4大类、21个项目,总投资41.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