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整体上处于“智能+”社会起步阶段
《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2020)》发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王晓涛
在1月7日举行的2021(第十一届)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中国“智能+”社会发展指数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向社会发布。
《报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撰写。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宋茂恩在会上介绍,《报告》以年度滚动的方式追踪全国和各省份智能化发展情况。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整体上处于“智能+”社会的起步阶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为核心驱动力,更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应用、新模式、新体验开始全面与经济、社会相结合,但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群体覆盖不充分等阶段特征。特别是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疫情影响深远、技术创新步入攻坚期等客观因素影响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仍将处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长期并存阶段。
《报告》包括“智能+”生产供给、“智能+”生活消费、“智能+”公共治理、“智能+”数字基建四大部分。在生产供给方面,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生产供给灵活性增强。科技制度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全力保障复工复产。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在生活消费方面,智能应用激活更广阔内需市场,生活消费全面在线化。普惠化、均等化惠民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福祉,个性化、有温度、有归属感的信息惠民服务进一步向基层下沉,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出彩的数字生活新格局加速形成。在公共治理方面,智能政务加速“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智慧大脑助力“一网统管”“协同管理”,数字孪生技术融合加速,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在数字基建方面,信息通信网络充分释放社会需求,助力构建在线社会。智能融合设施加快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应用设施部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报告》认为,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对于产业发展的带动显著增强。在生产方面,疫情推动工业数字化持续升级,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速。工业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发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加快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传统工业大省智能制造能力保持稳步提升。在消费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推动全社会消费服务模式加速向互联网迁移,各类社会活动线上线下融合之深前所未有,智能家居、在线新零售、智能出行等服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在为社会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的同时,也为“智能+”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场景。
《报告》建议,共建共享“智能+”社会,需要从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是营造更加开放的“智能+”社会创新空间,拓展更广阔的内需市场;二是创新更加包容弹性的市场监管环境,激发深层次创新活力;三是深化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保障全民共享数字发展红利;四是健全社会化数字技能服务体系,保障全民同享数字红利。